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
admin
2019-08-06
89
问题
简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
选项
答案
美苏争霸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1)两国状况:这一阶段苏联的综合国力与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因此苏联还不足以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动,因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追求的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又有一些有挑战性的举措对外扩张。 (2)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3)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4)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第二阶段: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苏联强势扩张,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 (1)苏联状况: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2)美国状况: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霸主地位被严重动摇,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战略,响应苏联提出的缓和政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止苏联扩张和维护自身地位。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3)争霸表现: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4)在这一阶段双方关系曾经有一段缓和时期,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苏联的扩张到1979年入侵阿富汗达到顶峰,随后就有了衰退的迹象,而随着里根的上台,美国也开始扭转战略被动局面,争霸格局再次面临改变。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到苏联解体,开始的标志是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美国重新获得优势,而苏联则是全面收缩。 (1)美国状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有效复兴了美国的经济,以此为基础扭转争霸中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以军事实力扩张为手段,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根本重新获得战略优势。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2)苏联状况: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出现严重困难,甚至停滞,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无法继续支撑争霸战略,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最终由于改革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影响: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往后经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70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同时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世界长期处于核阴影的笼罩之下,就是所谓的冷和平,国际形势长期紧张。 教训: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1)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2)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坚决抵制。 (3)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qJ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评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焦点、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
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征服、统治政策和历史意义。
宋太宗曾对群臣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初采纳了()的方针。
分析雅典民主政体和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论述冷战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行政的基层政权是()。
随机试题
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烧伤患者的治疗原则包括()。
法院受理甲出版社、乙报社著作权纠纷案,判决乙赔偿甲10万元,并登报赔礼道歉。判决生效后,乙交付10万元,但未按期赔礼道歉,甲申请强制执行。执行中,甲、乙自行达成口头协议,约定乙免于赔礼道歉,但另付甲一万元。关于法院的做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
对于8m<h≤12m的房间,可选的火灾探测器是()。I.感烟探测器;Ⅱ.一级感温探测器;Ⅲ.二级感温探测器;Ⅳ.火焰探测器
背景资料:某新建双线Ⅰ级铁路站前工程第二标段的工程情况如下:(1)单洞双线隧道1座,长5800m,且在进、出口端均设有平行导坑;采用进、出口及利用平行导坑施工正洞,隧道通风采用三个阶段的通风方式,第一阶段为开始掘进后短距离内的自然通风,第二、第三阶段
关于员工援助计划(EAP)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垄断协议有()。(201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关于生活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人心向背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