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
admin
2011-01-09
2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西部地区具体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后问题是西部与其他贫困地区主要的区域发展问题。从总体上讲,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低谷”,2004年,西部地区人口36774.91万人,占全国的28.29%,国内生产总值27585.11亿元,占全国的20.21%。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发展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西部地区广大落后区域的面貌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落后”依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的主要病症,治疗“落后病”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仍在扩大。从产业发展水平来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从城乡发展格局来看,西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从民族经济发展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落后问题更为严重。从城市化进程来看,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国城市化水平。从投资环境建设来看,西部地区投资硬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软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从生态环境来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工业基地之一,为全国工业化作出过突出贡献,曾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但是,随着东北地区主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老化,以及部分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的衰竭,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东北地区已经面临严重的衰退和萧条问题。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投资比重以及工业增加值比重看,东北老工业区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滑;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工业比重大,采掘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例,传统产业丧失比较优势,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在国有经济方面,东北地区国有工业比重大,外资、私营工业比重小,而国有资产质量又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在失业方面,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城镇失业率高,失业救济人数多,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严重。此外,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混乱、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的土地面积扩张相对增长缓慢,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继续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出现了城区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房价高速上涨、就业竞争激烈、公共交通设施略显不足、环境污染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特大城市的膨胀问题初露端倪。
东部地区部分发达城市的膨胀问题集中体现在人口总量膨胀,人口密度过大;工业运营成本偏高,企业运营环境质量下降;房价节节攀升,城市住房紧张;交通体系不堪重负,交通问题亟待解决;生态环境恶化。
东部地区部分发达城市膨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日益尖锐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二元的城乡管理体制以及历史发展因素等方面。
在东部继续领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振兴的态势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下滑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社会和政府的共识。而中部六省如何寻求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也就成为了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中部六省是指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和江西6个省份,涉及102.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地域和3.6亿人口(占全国的28.1%),其在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32088.31亿元,占全国的23.5%。
中部六省的区域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值低,且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相对值比较低,并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二元经济结构比较突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庞大,人口转移压力巨大;中部六省的经济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水平比较低。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城市的规模与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率比较低;城市职能结构不尽合理,中心城市与区域间联系的能力不强;中部六省内各类城市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省际城市化率和城市的经济实力差异比较大,一些省份中心城市过于突出,对周围区域的极化能力比较强,这些中心城市存在着膨胀的隐患;中部六省的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明显滞后。在工业化发展方面,中部六省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中部六省的资金供应能力不足;科教事业发展迅速,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尤其是东部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中部六省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与同期全国相比,基本稳定,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处于持续下滑的态势,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9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指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
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一重要方针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是未来十几年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同时,区域协调发展也是相对的,不同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有的是可以改变的,有的如自然条件等是难以改变的,要使各区域经济发展总量大体相等是不现实的。所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还要注重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首先注重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要求。这不仅是应该做到的,而且从国家现有的经济实力和财力看也是可以做到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还要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在认真分析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经济总量聚集的地方,也应当是人口相应集中的地方,最终形成经济总量与人口大体协调。而我国情况却与之相反,经济总量大的地区没能吸纳相当比重的人口,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缺少资金、人才,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增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经济总量比重比较低,而人口比重却大大高于经济所占的比重。东部地区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对资金、资源、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相反,人均收入低的地区,在招商引资、趿引人才等方面处于不利位置,影响了经济增长,结果人均收入的改善也不快。区域间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务差距拉大的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每年有1.3亿多农村劳动力,其中主要是中西部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其赡养的人口依然留在中西部,外出务工人员创造的税收留在东部,成为东部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财源,而吸收外来劳动力的地区却不为这些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口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流动人口及其赡养人口应享有的公共服务仍然由其户籍所在地提供,而这些地区由于能创造税收的人口已大量流出,财政状况改善慢,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有限。以上分析表明,促进人口与生产要素、经济布局的区域上的均衡,可以有效缩小不同区域民众的人均收入水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3.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表面看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发展中的问题造成的;但从我国内部看,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们应对危机、解除困境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中,沿海地区依靠扩大开放,依赖国外市场,大幅度提高了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但同时,由于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忽略自身产业结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改造步伐,使得东部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始终处于产业结构的末端,其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但由于地区之间缺乏合理的分工,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良好的互动发展格局没有形成,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加工型的产业不能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加快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区域差距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加速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但区域间人均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过大,而且呈继续扩大的态势。
从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来看,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1.86倍、中部地区的1.56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50.31%、29.06%和20.63%变为59.27%、23.36%和17.37%,东部地区比重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
居民收入水平的区域差距虽然小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也呈扩大趋势。1978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西部的1.1倍,是中部地区的1.2倍,到2007年,分别扩大到1.5倍和1.46倍。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的幅度大于城镇,表明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区域收入差距的主要方面。
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受到各种社会福利,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要扩大。因为一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福利性补贴无法统计,如教育、住房、医疗,以及公共品的消费,比如用电、公交等,实际收入被低估;而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可能被高估,如果扣除农民收入中不可交易的实物性收入,以及农民收入中要用于第二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其收入更低。
二是特殊类型区域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我国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容易脱贫的地区基本脱贫,继续扶贫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发育程度低,解决温饱难度大,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喝水难、看电视难、听广播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平,还可能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压力大。近年来,我国三分之二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四分之一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由于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和加工,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伴随着资源型产业萎缩和经济增速下滑,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十分突出。由于贫困率高和贫困人口的聚集,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上访事件不断出现。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突出。我国落后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原因及人为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这类地区发展的难度。这类地区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需要更加关注缩小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更加强调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区域无序开发问题突出。由于财政体制、政绩考核制度等原因,我国一些地区不顾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盲目发展加工业,造成地区间产业结构雷同,不合理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
4.必须重视开发落后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综观世界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全世界有南北差距,而且各国国内,尤其是世界上的大国国内,普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其发展过程从区域来说都是有先有后,从不同人群致富的时间来说都是有早有晚的。开发落后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乃是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本土的开发过程是先东后西。150年前美国的中西部都是荒漠地区,地贫人稀,经济落后。美国在东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抓住时机开发西部。从18世纪中叶开始,美国用了将近150年时间,首先将西部开发成为美国的“小麦王国”、“棉花王国”及“畜牧王国”,为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进一步开发西部(包括南部),使之成为美国宇航工业、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原子能、合成化工等现代高科技中心和基地,成为美国经济新的龙头地区,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保持经济科技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日本是当今第二经济大国,其本土面积较小,但发展也不平衡。以本州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130年前,以北海道为标志的北部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荒漠地区,而且与俄罗斯相邻,经常同俄罗斯发生边界纠纷。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即着手统筹开拓北海道,经过百余年的不断开发,今天的北海道与日本本州相差无几。区域的协调发展,保证了日本本土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日本开拓国际市场、利用世界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的发展速度仅次于中国,经济成果令世界瞩目,但区域失衡、贫富差距相当严重。美国《国际先驱导报》说,印度贫富差距拉大正成为社会的顽疾。目前,印度10.5亿人口中有80%以上生活在“牛车经济”中,连自行车都买不起;另有15%的人生活在“两轮车经济”中;只有2%的人生活在“飞机经济”中,他们独占了印度经济“奇迹”的成果。印度南北差距达到6:1,城乡差距高达60:1,占总人口65%的农民整体上被改革完全忽略。印度政府决心要在20年内消灭贫困,将印度变成一个繁荣、富裕、健康和发达的国家。
巴西经济起飞较早,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成就令世人赞叹,被誉为“巴西奇迹”。但是80年代、90年代发展停滞,近几年逐步回升。巴西经济的停滞有多种原因,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贫富两极分化。巴西东南方发达,北、西部落后的现象存在已久。为改变这一状况,巴西政府先后形成几大战略构想并逐步付诸实践。其中包括在60年代将首都从发达的东部城市里约热内卢,搬迁到西部边远的新建城市巴西利亚。还包括在北部、西部落后地区建设了许多大型的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巴西的贫富两极分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群的分化方面。巴西城市增长很快,城市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80%,大部分贫苦人口生活在城市,原因是城市失业和半失业人口比例很高,而农村贫困人口还在不断地涌入城市。城市少数富人财富高度集中,而城市的贫困阶层逐步形成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一些城市的贫民窟成了犯罪分子的“根据地”,警察追捕罪犯,贫民甚至群起与之武装对抗。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社会不安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制约,是国家持续进步的极大障碍。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城乡之间差别巨大,成为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直接与城市户口联系起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也以病假、生育、退休、死亡等单项规定的形式逐步完善起来。城市的集体企业,大都参照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劳保。城市就业人员除享有劳保待遇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享有多种补贴,在业人口可由其所在单位近乎无偿地提供住房。总之,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而广大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则不能享受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只能靠自己出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抑农促工、强城弱乡的财税手段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迅速扩大。一是在财税收入上,加大农业和农村剩余向工业和城市转移。1952—1989年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国家从农业中获取了9716.75亿元。加上农业税1215.86亿元,共达10932.61亿元。二是在财政支出上,重点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在城市,一切公共设施的建设经费和开支均由国家、政府和全民单位负担。但在农村,农民必须自己出钱办中小学、医疗、文化事业、道路、水电几乎农村中的一切公共设施。这种城乡严重割裂的财税体制,严重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土地的不对称性,使农村无法与城市平等地分享由发展机遇带来的资源收益。一是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和附着物所有权收益很难流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流动。应当尝试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边界进行界定,对征用土地用途进行严格限定,缩小国家强制性征地范围,以使其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缺乏对农村强制征地的严格限制,而且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现行的补偿标准配合广为施用的征地权利,而且征地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大都流向了城市,已经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对征地权的滥用。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为承包农民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土地的自由,但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四是与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相比,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房屋及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限制得过于严格。
6.目前,我国户籍制度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各种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这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大部分都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实际却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可以享受,农村户口的则不能享受。二是户籍制度中对居民户口身份迁转的严格限制。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农业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享受相应待遇。三是城乡有别的户口管理制度削弱了户籍制度在人口信息统计方面的功能。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是根据居民的城市户口或农村户口身份进行建立的,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就不能很好地考虑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规模,造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特别是长期居住在当地而没有当地户口的居民的需要。
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形成城乡之间不公平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分割,时间跨度长,城乡差异巨大,涉及人口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方面面,很难一时全部解决。尽管为了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已经做出了几十年的努力,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分割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逐步推进。
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原因很多,既有农业农村和工业城市相比自身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规律,更有我国长期以来城乡有别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城乡有别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和农村更是雪上加霜,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城乡差距拉大的幅度也不断加大。因此,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当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种种因素,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城乡差距的迅速拉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缺位、错位现象,使得本来就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的农民在获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难度很大。农民的医疗、养老只能依靠自己,不能获得政府在这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很多农民有病没钱医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化改革,使城乡居民都能获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均等机会。
我国城乡分割不仅历史长,涉及面广,而且还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乡有别的相关政策,这样,就通过法律法规固化了城乡有别的体制,这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通过相关程序,对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有违社会公平的法律法规进行废除、修订或完善。同时,根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构建城乡统一的发展环境出发,探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来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请联系给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②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
③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发展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无论是从机会还是结果看,各地区人民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发展差距主要存在于东中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差距的存在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发展问题上,东部和中西部之间是一对矛盾,城乡之间是一对矛盾,没有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发展,东部和城市的发展就不会长久。 另外,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凡是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最后都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不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最终经济增长乏力,逐渐走向衰弱。这些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现实上还是理论上,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只有这些地区得到发展,才能有全国的进一步发展。为此,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处理好资源开发、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欠发达地区必须首先明确发展定位和战略,走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之路。第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第三,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其次,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再次,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应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 最后,消除农民与城市居民国民待遇上的不公现象,真正还农民与城市居民以同等的国民待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根本之策。一是彻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根本改变“城乡分治”的局面。二是大幅度调整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使进城农民在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并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劳动权益。三是从加大支农的经费投入和实行城乡统一税制这两个方面完善国家的财政支农体系。四是走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改革之路,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五是试行由国家、村集体、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的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使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水平逐步与城市居民铵轨。 总之,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6ye777K
0
贵州
申论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城管部门近期工作量增多压力大。工作人员加班的情况也相应地有所增多,但在安排调休时,却优先安排已婚人员,这使其他未婚人员感到不满。如果你是城管队长,面对这种情况。你该如何处理?
材料(大意):材料一:2012年4月3日下午,在台州做生意的王先生的妻子小蔡在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生产时出现大出血,尽管医院采取了相关措施,并紧急为其输血,但一直未见好转。由于需要大量A型血小板及血浆,但血站血源十分紧张,无奈之下,王先生想到了微博:“我的老
春耕时节,农业局要举办“送农资、送服务、送技术"的农资下乡活动。并邀请党员、农技人员、专家等参与,领导让你协调安排接待,请问你将如何安排本次接待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
一天里有6件事。只有一个临时借调的助手老王,排一下先后顺序:(1)参加两个会议;(2)下午的篮球训练。你是主力队员;(3)准备汇报资料给上级;(4)朋友聚会。朋友明天就走;(5)老王要请假照顾生病的家属;(6)两个审批业务,比较紧急。
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专项治理。你认为学校开展治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领导在外开会。打电话叫你送一份紧急资料过去。你开车出单位大门时与一辆逆行的电动车相撞。对方躺在你们单位门口不依不饶,大声吵闹。这时。你怎么办?
最近某市泥头车事故多发,你是该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怎么组织一次关于此事件的新闻发布会?
现在每逢大型考试期间。有许多考生在考场附近合租房。有些人认为这样可以节约经济开支,有些人认为和陌生人拼房住存在安全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当前,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但网银、网购、社交网站等常见的互联网场景,都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电话、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而目前,政府对于这些海量信息的监管仍存在盲区。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隐私泄露泛滥的尴尬现实:公务员考试刚报名,卖“答案”的就来
随机试题
胸骨左缘第3、4肋间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的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转动样杂音的是
载体前药的原理是通过()把活性药物与载体连接,从而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然后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活性药物。
商业秘密指的是()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一次射击游戏中,5个气球挂成3列(如右图),小辛按下列规则去击破气球:先挑选一列,然后必须击破这列中尚未被击破的气球中最低的一个,若每次都遵循这一原则,击破这5个气球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次序?()
设A,B都是n阶矩阵,E-AB可逆.证明E-BA也可逆,并且(E-BA)-1=E+B(E-AB)-1A.
若要删除职工表中的职称字段,应该使用的命令是()。
Access中的数据访页是以【】编码的窗体,由于它可用Web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对它进行查看,所以,可在使用数据访问页在公司内部网和Internet上查看数据库的内容。
ChangingRateofEmploymentWestGermanyhadoneofthelowestratesofunemploymentbackin1980.Butthenoverthenextthree
ThetemperatureoftheSunisover5,000degreesFahrenheitatthesurface,butitrisestoperhapsmorethan16milliondegree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