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防沙治沙力度不断加大,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 “精准治沙,关键是要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林水平衡”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要一手抓人工治

admin2022-09-07  13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防沙治沙力度不断加大,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
    “精准治沙,关键是要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林水平衡”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要一手抓人工治理、一手抓自然修复。盲目“向沙漠进军”,在不适宜栽种草木的地方盲目种树种草,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治沙并不是要消灭沙漠,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治理人为造成的沙化土地,重点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及公路边等地方人工造林。高覆盖度植被的治沙效果固然好,但是生态用水却难以支撑。以往,沙区中幼龄林衰退或死亡,存在不成林或者“小老头树”等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
    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精准治沙试点。精准治沙,关键是要量水而行、以水定绿、林水平衡,应确保降水补给与植物水分利用动态平衡。在三北六期工程建设中,其将进一步扩大精准治沙范围,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防沙治沙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十四五”期间计划治理850万公顷
    防沙治沙成绩卓越,但仍面临不少困难。总体上看,我国仍缺林少绿、生态脆弱。
    目前,治沙条件较好的地方已经基本完成治理,剩下的大多数地方建设条件较差,环境相对恶劣,气候干旱少雨,治理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防沙治沙进入了“啃硬骨头”阶段。而已治理的沙化土地仍处于生态修复初级阶段,如果保护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关键在用好水,提高水的附加值,更大发挥水的效益,要按照半干旱区、干旱区、极端干旱区的气候区划分,采取不同措施。半旱区造林,乔灌结合,成活后靠天然降水就能稳定生长;干旱区要以灌木为主,植被稳定生长也要靠天然降水;极端干旱区,植被稳定生长离不开灌溉,主要在河流、绿洲、公路周围等重点区域造林。
    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治沙投入,并保证资金精准使用。沙区土地资源广阔、光热资源充足,在做好用水文章的前提下,可以合理有序发展沙产业,实现生态治理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相关措施,计划完成治理任务850万公顷。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17日)
怎样才能更好度过防沙治沙的“啃硬骨头”阶段?

选项

答案人们要更好度过防沙治沙的“啃硬骨头”阶段,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防沙治沙的规律。人们在治沙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各种有利于治沙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其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明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再次,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最后,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防止已治理的沙化土地反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HG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