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第39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是已知唯一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不过这一情况开始出现改观。科学家近期指出,在其他恒星周围,可能还存在着更加宜居的行星。他们尝试用崭新的方法开展地外生命搜索,即搜寻放射性元素钍和铀。行星内部含有这些元素越多,其内部
[2014年第39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是已知唯一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不过这一情况开始出现改观。科学家近期指出,在其他恒星周围,可能还存在着更加宜居的行星。他们尝试用崭新的方法开展地外生命搜索,即搜寻放射性元素钍和铀。行星内部含有这些元素越多,其内部
admin
2018-12-03
120
问题
[2014年第39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是已知唯一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不过这一情况开始出现改观。科学家近期指出,在其他恒星周围,可能还存在着更加宜居的行星。他们尝试用崭新的方法开展地外生命搜索,即搜寻放射性元素钍和铀。行星内部含有这些元素越多,其内部温度就会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行星的板块运动,而板块运动有助于维系行星表面的水体,因此板块运动可被视为行星存在宜居环境的标志之一。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科学家的假设?
选项
A、虽然尚未证实,但地外生命一定存在。
B、没有水的行星也可能存在生命。
C、行星内部温度越高,越有助于它的板块运动。
D、行星板块运动都是由放射性元素钍和铀驱动的。
E、行星如能维系水体,就可能存在生命。
答案
E
解析
本题是可能性推理,结论是板块运动可被视为行星存在宜居环境的标志之一。论据是行星板块运动有助于维系行星表面的水体。E“项行星如能维系水体,就可能存在生命”,是题干结论成立所必需的假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R7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MPA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知识)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MPA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知识)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正如罗素先生所说,近代以来,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日”,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来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支笔,一张纸,——备几件简单的实验器材,马上就可以验证别人的结
《列子·汤问》记载有古代著名歌唱家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故事,古代诗人常用这一典故描写唱歌,下面诗句中,——的描写与这个典故无关。
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你们能不能这样用生命和鲜血写诗?”这样的诘问需要回答吗?不必,——十多年来诗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写出的诗已摆在那里,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知;——,这一切又无法回避,——它毕竟代表了社会对诗歌的某
甲通过拍卖取得某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除所有权外,甲对该作品拥有的权利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在——一关于在中小学实行统一收费的若干规定————的听证会上——各方代表争论的焦点是——费制——能否真正彻底解决中小学乱收费问题
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旬“——,——”,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国家教育部行文,2000年后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将全面实行3+X制,国家将先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国家教育部对高考科目作出重大调整属于______。①国家的对内职能②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③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的职能④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人身权(亦称人身非财产权)包括和。
随机试题
A、磺脲类B、双胍类C、噻唑烷二酮D、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E、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体形肥胖并伴有血脂异常者,应首选的药物是
关于制药用水的不正确表述有()。
以下哪项不是卵巢肿瘤的并发症
关于世界银行贷款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对海岸港和潮汐作用明显的河口港,设计高水位可采用()。
某工程项目保险金额是200万元,在保险期内,工程发生塌方事故,为减少损失,施工单位共计支出16万元;事故发生后经被保险人与保险人达成协议,请中立的第三方保险评估机构勘查定损,需费用5万元;定损后确认实际损失为160万元,由于事故造成第三者伤害,导致第三方起
(2013年真题)著作权法的“人身权”包括()等。
下面谱例是一段快速、逗趣的喜歌剧唱段,歌词大意是“我是城里的总管……”,它出自哪部作品?()
“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这两则结果不同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B、 C、 D、 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