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医学
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admin
2022-10-20
101
问题
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选项
答案
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分为正、负两类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主要有: (1)前列腺素E(PGE):其致热敏感点在POAH,脑部PGE浓度升高与发热密切相关。 (2)Na
+
/Ca
2+
比值:Na
+
/Ca
2+
比值改变在发热机制中担负着重要的中介作用,EP可能先引起体温中枢Na
+
/Ca
2+
比值的升高,再通过其他环节使调定点上移。 (3)环磷酸腺苷(cAMP):cAMP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在EP升高“调定点”的过程中可能是重要的中间环节。目前已有众多的事实支持cAMP作为重要的发热中枢介质,且与发热效应正相关,下丘脑组织中的cAMP含量也与内毒素和EP双相热期间的体温变化同步增多。有研究表明,Na
+
/Ca
2+
比值改变不直接引起调定点上移,而是通过cAMP起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EP→下丘脑Na
+
/Ca
2+
比值↑→cAMP↑ →调定点上移,可能是多种致热原引起发热的重要途径。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CRH是一种41肽的神经激素,主要由室旁核和杏仁核的神经元产生,是一种中枢致热介质。IL-1、IL-6等均能够刺激下丘脑释放CRH,实验证明,脑室内注射CRH可引起动物核心温度明显升高,下丘脑cAMP水平升高。还有研究表明,给发热动物脑室内注入CRH可使其升高的体温下降。因此,目前倾向认为CRH可能是一种双向调节介质。 (5)一氧化氮(NO):NO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目前认为NO与发热有关的机制可能涉及三个方面:①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②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③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负调节介质主要包括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及其他一些发现于尿中的发热抑制物。 (1)精氨酸加压素(AVP):AVP是由下丘脑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垂体肽类激素,其具有解热作用。 (2)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α-MSH是由腺垂体分泌、含13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α-MSH和γ-MSH以及ACTH的共同前体分子阿黑皮素(POMC)来源于下丘脑弓状核,三者均具有解热作用。而α-MSH是迄今发现效应最强的解热物。 (3)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又称为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是一种钙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研究发现,向大鼠中枢内注射膜联蛋白A1,可明显抑制IL-1、IL-6、CRH诱导的发热反应。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膜联蛋白A1的释放。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r23777K
0
病理生理学
专业课
考研
相关试题推荐
正常人经肾小球滤出的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的部位是
A.寄生虫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B.寄生虫感染后不易用常规方法检出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一儿童"感冒"后发热、咳嗽,咽部发红,畏光、流泪,面部红色斑丘疹,随之蔓延至周身。白细胞检查结果为:WBC3.2乘以十的九次方/L,N24%,E2%,M12%,L62%。初步诊断为
A.黏稠性痰液呈现灰白色B.浆液性脓痰,静置后分为三层C.黏液性脓痰D.血性痰液E.泡沫痰液
调节血红蛋白的合成的是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的因素是
女性,34岁,溃疡病穿孔行修补术后10天,体温38℃,黏液便4—6次/天,伴有里急后重及尿频、排尿困难,直肠指诊前壁有肿物。此病人应考虑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管相应地收缩或舒张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嗜碱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功能的是
激活的肝星形细胞表现为
随机试题
根除胃幽门螺杆菌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
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哪项与该患儿发病无关
对感觉障碍的患者,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自酸蚀粘接系统最主要的临床应用特点是()
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暂行)》,中药复方制剂主要药味的排序要符合
下列哪种情形是“不真正不作为犯”?
以下保险费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
下列法律法规中,不属于部门规章的有()。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数据存取层处理的对象是()。
[A]continue[B]control[C]countries[D]dynamic[E]emphasize[F]ignore[G]inequalities[H]invisible[I]numbers[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