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 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

admin2011-01-08  11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 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7年7月18日17点,泉城济南突降暴雨延时三个多小时。据媒体报道,这次降水从18 日17时开始,到20时30分前后减弱,济南市区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51毫米,2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67.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80毫米,这些均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大值。后来陆续得知暴雨造成了25人死亡,多人失踪和受伤。
   这次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3亿元,其中,银座购物广场损失尤为惨重。事后,银座购 物广场总经理张西慈回忆了受灾全过程:“7月18日17时,雨开始下,护城河的水迅速上升。18时15分,河水突破河堤开始涌进商场。我们马上启动防汛预案,保安开始用沙袋堵住商场入口。最后水把沙袋冲进了商场,巨大的水压把玻璃都冲碎了,没办法,救人是第一要务,我们开始疏散人群。一切按照预案进行,先是停电,然后商场广播让大家疏散,信息中心发布抢救保留商品信息。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大约18点半的时候,水已经到了1.6米,所有经营设施和商品被淹。疏散现场有些乱,但大家都出来了,电站、信息中心、广播室是最后出来的三个部分。当晚,市政府征调了多台水泵在银座排水,19日上午又从淄博矿业集团和肥城矿业集团抽调了7台泵机。到19日下午,已有30多台水泵同时作业。用了两天两夜,6万立方米的水才被抽干。”
   在已掌握的死者遇难原因中,以溺水以及因电线短路、雷击等造成的触电身亡为主要原因。除 建筑物倒塌致死外,此次灾害中,被困在车中也成为暴雨中乘客死亡的一大“杀手”。市政设施严重老化,一旦有暴雨来临,就很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停水、停电以及内涝积水,进而加大灾害损失。
   济南城市水灾并非个案。在此之前,7月7日至8日,南京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市中心地区降雨超过258毫米,成为2007年度第一场灾害性特大暴雨,降雨强度重现期超过千年。市区的很多楼房都浸泡在水中,居民甚至自购皮艇出行。
   7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袭击了山城重庆,这场刷新了重庆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记录的大雨,被称为“115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渣滓洞、白公馆遭受局部冲垮和大范围倒塌的巨大威胁。
   2.早在2004年,国内几个大城市就分别出现了由于暴雨骤降而引发的灾情。
   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降暴雨。在四个小时之内,北京降水量达到90毫米,导致了几百辆公交车被淹;由于城市积水造成了交通拥堵,平均拥堵的时间达到了5个小时。
   专家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这是城市的“脑梗塞”或是“肠梗阻”,就像人生病了一样,不通则痛,而城市的各种网络就像人体的神经网络,互相协作又密不可分,最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暴雨的背后,是天气预警、市政排水系统、交通指挥系统、救援抢险系统的各自为政。
   当一个城市的规划没有以人们的方便为准则,又不是经济效率最大化时,美好的主观愿望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从这场暴雨,人们得出了一个教训,那就是政府、企业、公众间的信息沟通和交互在大部分环节都是脱节的。首先是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层层削弱;其次是气象预警信息没有有效地覆盖到公众。
   现代城市的应急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各个行业因为条块分割而导致力量分散,无合力可言。110、119、122等多个号码台的存在,使人们在危急关头求助时,还需要首先想一想自己所处的状况和应该拨什么号码,政府之间的资源不能在一个平台上充分共享,往往导致灾害被人为地扩大。
   一场暴雨就能够让一个大型的现代化都市陷入瘫痪,暴雨成灾正在拷问着中国的城市建设。
   3.截至2007年8月27日,全国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1138人,失踪210人。在1138名死亡人员中,因为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是469人,占41%;滑坡和泥石流造成409人死亡,占36%。
   截至2007年8月21日,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1.45亿亩、成灾7975万亩,受灾人口1.39亿人,倒塌房屋88.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59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失130亿元。全国耕地受旱面积8853万亩,作物受旱面积7646万亩,有657万人、515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I临时性饮水困难。
   据介绍,今年中国气候异常,盛夏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强,台风登陆前期明显偏少偏晚,后期明显增多,强度偏强,淮河、长江上游、珠江上游、汉江等流域降雨明显偏多,江南、华南、东北降雨明显偏少,短历时强降雨、雷电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发。淮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一些中小河流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山洪灾害频繁发生,而部分地区则发生特大干旱。
   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国突发性事件和生产安全事件、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也比较多发。如2007年备受关注的太湖蓝藻爆发事件。从2007年5月29日晚开始,江苏省无锡市的自来水开始出现变味发臭等现象,市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据了解,无锡市区的自来水取自太湖,而近来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人太湖,导致太湖无锡段“蓝藻”大规模爆发,污染了湖水。为了保证生活,市民开始抢购纯净水。由于供不应求,5月31日市场上出现了50块钱一桶纯净水的高价,这仍引起居民疯抢。由于缺乏应急机制,这场灾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4.有关研究成果表明,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TRANBBS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
   例如,全国位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城市占城市总数的45%;全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虽然城市灾害的威胁在不断加剧,但城市的灾害应急能力却十分脆弱。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城市化进程聚集了财富,但也聚集了风险;一旦某系统因灾失灵,就容易导致城市大面积瘫痪,使灾害性打击在有限区域内造成巨大损失,进而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构成严重威胁。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可以预想,城市遭受灾害潜在威胁的形势将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也同时迈入“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多发期”。据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5年,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4500~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总值的5%~6%;与此同时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也较大。因此,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是我国应急管理的一项十分关键和紧迫的任务。
   5.应急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应急管理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在组织领导体系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式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与有关专项机构的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运转枢纽作用。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省(区、市)政府均已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大多数生产类型中央企业设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
   在应急准备方面,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已制定各类预案约135万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2006年全国共开展预案演练13.7万多次。与此同时,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资金物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的重点联系企业已经有1000多家。
   此外,在预防预警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防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在应急处置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
   但是,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中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已基本确立,各级政府抗灾救灾工作不存在责任的空白。但他同时承认,我国的应急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
   2006年,在接受人民网的访谈时,他谈到:“我想缺陷恐怕还是有一些,从我们最近正在总结的情况来看,一个是应对极端性气候。极端超出了我们传统的经验。比如‘碧利斯’台风在资兴这个地区,局部地区降到600毫米的水,这是什么概念,24小时如果降雨50毫米就是暴雨,如果说一天降300、400、500、600毫米的雨水又是什么概念,你是没有办法形容的。”
   “在这样局部灾害面前,也就是局部相当复杂的灾害面前,我们觉得如何在最小的范围内应对这种极端性的气候还有不足。因为超出我们原来的经验,我们原来是大面上的,你可以看到,大面的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减少人员损失,但是局部还在发生灾害,还有人员伤亡。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要应对这些极端性气候,在半夜里发生灾害怎么应对?在山区、在偏僻地方到底怎么把这个消息及时发布出去。”
   “第二类不足,我觉得是对群众的教育,就是减灾方面的教育,现在看来这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从今年来看,有相当多的零星人员死亡,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在转移过程中强制现象比较多。不是很容易转移的,转移这1300万人,所用力量是非常大的,群众和地方干部吵吵闹闹,大家不愿意转移,转移时发生了一些冲突,发生一些强制性行为,有的群众认为没有什么多大的灾,不可能发生灾难,祖祖辈辈都遇不到。我认为这是教育的不足。此外,在应急体系的建设方面,装备、联络和物资的运输还有一些缺陷和不足。比如在电力、通信设施全部中断时,怎么保持联络和消息畅通。”
   6.2007年8月,湘江中下游全线发生超警戒洪水,国家防总紧急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已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湖南灾区,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8月19日以来,湖南东部、南部持续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永兴县鲤鱼塘镇863毫米。降雨导致湘江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湘江支流耒水、洙水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湘江干流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衡山站和株洲站分别超警戒水位2.65米和0.28米。暴雨洪水造成全省507万人受灾,5人死亡,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永兴、汝城、耒阳三座县城一度受淹。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情,湖南省紧急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程序,省委、省政府领导靠前指挥,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做好人员转移、水库调度、工程防守、救灾安置等工作。全省紧急转移人员75.7万人,组织70余万名干部群众上堤防守。虽然灾情比较严重,但是由于启动了应急响应程序,所以防汛工作有序地展开,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了最小,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
   随着应急机制的建设被逐渐提上日程,各级政府部门也加强了宣传和建设力度,举行了一些演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2006年12月,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的浙江省突发重大化学事故应急演习成功举行,这次演习基本模拟去年吉林石化双苯厂因爆炸而引发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也是浙江省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启动应急求援预案层级最多、综合性最强的化学事故应急演习。通过这次演习,锻炼了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检验了杭州市的应急联动和协调配合,达到了“组织严密、指挥高效”的要求。
   2007年6月,渤海海域船舶溢油应急演习在秦皇岛港西锚地海域进行,这次演习的主题是“维护海洋环境安全,推进平安交通建设”,是对交通部海事局于2006年组织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四个直属海事局建立的《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有效性的全面检验,演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加快发展,对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同月,陕西省和西安市两级政府举行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联合演习,这次演习是为了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而举行的,分为预演和正式演习两个部分。
   除此之外,各地区、各级政府也相继开始建立应急体系,制定地区和行业的应急预案。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7月)、《河北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2007年9月)、《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2007年9月)等等,这些应急预案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都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7.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故,如禽流感、印度洋海啸等重大危机使得各国更加重视本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应急管理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大有裨益。
   美国:美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由三个层次组成:联邦政府层、国土安全部及派出机构(10个区域代表处);州政府都设有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也设有应急管理机构。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该部是在“9·11”事件后由联邦政府22个机构合并组建而成,工作人员达17万人。
   机制建设上,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商务部、国防部等27个部门及机构在1992年签署了《联邦紧急反应计划》,综合了各联邦机构预防、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措施,通过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为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灾难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提供指导。
   另外,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把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列为三大主题。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基本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德国:在德国,有一个专门负责民事安全、参与民众保护和重大灾害救援的指挥中枢——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BBK),这个机构组建的“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和开发的“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成为德国危机管理的两大武器。
   “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负责优化跨州和跨组织的信息和资源管理,加强联邦各部门之间、联邦与各州之间以及德国与各国际组织间在灾害预防领域的协调和合作。
   “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集中向人们提供各种危急情况下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信息。该系统网络平台有2000多个,人们从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有关民众保护和灾难救助的背景信息,也可以了解在危险情况下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等信息。
根据材料1~4的内容,简要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字数不超过350字。

选项

答案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更加频繁,而且灾情偏重、类型增多、持续时间较长。除了自然灾害外,一些社会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所以这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严重。这些事件的发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应急体系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应急预案相继建立,这些预案为应急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行动依据,它们的实施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体系基本确立起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s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