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食诸侯”中的“蚕”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 )。

admin2022-12-07  40

问题 “蚕食诸侯”中的“蚕”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    )。

选项 A、方位或处所
B、工具或凭借
C、态度
D、比喻

答案D

解析 理解类试题,属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具体用例的考查。“蚕食诸侯”见于李斯《谏逐客书》。名词作状语的常见类型有: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8)表动作进行方式。例如: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面”为当面,表“刺”之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Vh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