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舞蹈界许多人都常说“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呢?抒情和叙事在舞蹈作品中该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所学和舞蹈作品实例,谈谈你的见解。

admin2021-03-24  31

问题 过去,我国舞蹈界许多人都常说“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呢?抒情和叙事在舞蹈作品中该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所学和舞蹈作品实例,谈谈你的见解。

选项

答案(1)我不认同“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个观点。 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非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去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如果我们这样来认识舞蹈的抒情性,那就会把舞蹈艺术束缚在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限制了舞蹈可以表现和反映无限丰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2)舞蹈的抒情和叙事并不是绝对互不相容的矛盾对立物,相反,它们有着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舞蹈的抒情和叙事的“长”和“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不应把它们绝对化,否则,就容易走向片面性的误差。 ①如有人就把“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发展为“舞蹈只能抒情,不能叙事”,他认为只有抒情性的舞蹈才是符合舞蹈艺术特性的,甚至怀疑叙事一类的舞蹈是否应当算是舞蹈的一个品种。或是认为叙事性的、具有一定情节的舞蹈,或是含有文学、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不能算是正宗的舞蹈。因此,有人就在舞剧创作方面主张要搞抽象性舞剧,要淡化情节、淡化人物,不主张搞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戏剧性的舞剧,认为只有前者才是符合舞蹈艺术特性的。 ②在20世纪60年代,舞蹈界在讨论舞蹈特性问题时,就有人主张舞蹈创作要“求其善长,避其局限”,认为舞蹈既然长于抒情,就让它来创作那些能够发挥其特长的题材好了,何必勉为其难地让它来叙事。此时就出现了那个时期影响一时的题材分工论。这种主张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对舞蹈题材的绝对分工,或者说是让舞蹈绝对地避其局限,无疑会束缚作者的创作潜在能力和革新创造精神。它只能引导我们的舞蹈编导去走一条大家都走过的容易通过的道路,而不会去攀登前人没有越过的山峰,去探索舞蹈艺术世界所深藏的奥秘。因此,它对发展舞蹈创作是不利的。 ③经过历史的检验,我国的舞蹈编导们并没有完全信奉这种主张,没有被这种理论限制住手脚,而是勇于探索,善于追求,不断扩大自己的艺术表现领域,力求把舞蹈的所谓局限转化为擅长,把自然生活的时空,以其舞蹈的独特视角,转化为艺术化的舞蹈时空,从而在舞蹈和舞剧的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很大的成绩。我国自20世纪80至90年代就相继出现了《奔月》《繁漪》《祝福》《鸣凤之死》《人参女》《蓝花花》《阿诗玛》等一大批在艺术上有革新创造精神的优秀舞剧作品。从这些舞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舞蹈艺术中的抒情和叙事有着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舞剧编导们常常是把抒情和叙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发挥出舞蹈艺术特有的个性功能和艺术感染力量。 (3)根据国内外众多优秀舞剧的创作经验,“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事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例如我国现代舞剧《鸣凤之死》之所以能较好地发挥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特长,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它的七个场景的艺术处理始终遵循着“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事中抒情”的原则。 ①第一场“狭笼”,既表现出觉慧要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追求自由、强烈的主观情感状态,又表现出他在这个有形和无形的狭笼中生存的客观现实。 ②第二场“梦魇”,既是鸣凤内心世界的悲愤、恐惧、反抗、斗争等复杂思想感情的抒发,又具体地表现出她即将被送给冯乐山做小妾的残酷现实。 ③第三场“高墙”,既表现了觉慧和鸣凤对自由幸福生活向往追求的强烈感情色彩,又表现出他们被一堵无形的墙——封建恶势力所阻挡的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客观存在。 ④第四场“梅林”则表现了他们冲破封建势力的藩篱,互相倾吐、表露了炽热的爱慕情感,而这又是通过采摘梅花等一系列事件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 ⑤后面几场的“生离”“死别”等也都是具有着明显的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的特点。人物在剧中的行动无一不在显现着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无一不是在表现着人物内心复杂多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这个舞剧才塑造出如此鲜明生动又具有强烈感染力量的鸣凤的形象。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d9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