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

admin2012-08-22  20

问题 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本应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父母的呵护、关心、教育和监管,但是由于父母长期缺位,他们拥有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和教育。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2300万左右,其中87%分布在农村地区,高度集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海南等省,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一种是“典型留守儿童”,即出生后,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虽然偶尔也会到父母工作的城市去,但是基本上是探亲性质,在城市生活很短暂,之后又回到了农村。另一种是“游荡型留守儿童”,即在父母刚外出打工时,孩子留在农村家乡,父母在城市站稳脚跟后,就把孩子接到城市,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如工作变动或收入减少等,孩子又被送回农村老家。这类儿童中甚至出现多次往返城市乡村的现象,故而被称之为“游荡型留守儿童”,即曾游荡于城乡之间的留守儿童。还有一种是“返乡型留守儿童”,即留守孩子出生在城市或者孩子一出生就被带到城市,在城市长大甚至接受了幼儿、小学教育,但是后来又回到农村老家读初中的儿童。这三种类型不同的留守儿童面临着不同类型的问题,但是基本问题都类似,目前谈到最多的是“典型留守儿童”。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势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异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再加上各地选用教材的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无奈之下只能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外出务工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留守境遇对儿童的学习情况造成了较大影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占9%,信心不足的占27%,对应而言,留守儿童中只有8%的学习成绩优秀。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56%的留守儿童经常向老师请教交流(正常儿童中此项数据比例为82%);课余时间经常学习功课的占44%,选择看电视、上网和做游戏的占41%,选择干家务活农活而没有时间学习的占15%。另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或很差的有120人,占总调查数的22%,学习成绩优等的44人仅占8%(远低于一般孩子的13%)。课堂上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占18%。经常撒谎欺骗老师的占22.9%,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占4.9%。许多任课老师反映,留守儿童一般不爱提问,与老师交流较少,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也少,有的对学习采取放任态度。很少的留守儿童能够担任课代表与班干部。
   儿童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是自制能力较差。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对孩子约束少、放纵多,造成其学习上鼓励、引导不足,压力、动力缺乏,进取心和荣誉感差,自由散漫、不求上进。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发育不健康,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家庭和社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随着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他们的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失现象。在留守儿童中“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教育的失调和缺失造成他们学业普遍不良和心理发育不健康。
   3.农民工的来去,仿佛一场洪水,洗劫乡村的一切。被洗劫后的乡村到处都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某种意义上,孩子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长年累月难得有机会回一趟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和保护,往往容易遭受来自社会暴力的伤害。由于缺少父母和其他群体的足够监护,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完全暴露,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
   家住英德市大湾镇的一对夫妇感慨良多。他家有1个12岁的儿子和1个8岁的女儿。由于家里田地少,经济窘困,在小女儿断奶后,就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抚养,夫妇俩到了深圳打工,一干就是7年多。每半年夫妻俩才轮流回家一两天。7年过去了,夫妻俩好不容易挣到了几万元,去年回家盖起了新楼,并添置了一批家用电器,令村里人很是羡慕,可谁知由于他俩长年不在家,两个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似乎都很陌生,大儿子经常逃学。小小年纪学会了抽烟饮酒,更甚的是,去年年底在个别小混混的唆使下竟然干起了偷电缆的勾当……“真是得不偿失啊!”夫妻俩感叹道。
   因为对父母的强烈思念,留守儿童还会在冲动下做出出格的举动。阳山县一所村小学有6名留守小学生,父母均在清远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长时间未回家,学校放暑假后,这6名学生(大的13岁,小的只有8岁)商议离家出走去找父母。因为没盘缠,3个年纪较大的学生就把学校防盗网钢筋偷去卖,得到100多元,之后6个孩子沿着107国道往清远、广州方向步行,走了半天,3个年纪较小的学生感到太累中途返回,另3名年纪较大的学生继续前行,沿途在路边过夜。他们走到清远感到太累了,于是偷了两辆自行车,又骑车继续南下,到了广州市区,钱已花光了,就把偷来的自行车卖了,之后一直在广州流浪,几天后遇上一个盗窃团伙,教唆他们去销赃。就这样,他们在广州20多天都找不到父母。其中1名小孩支持不住,病倒在一座立交桥下,所幸遇到一名环卫工人是阳山老乡,才想方设法通知其父母到广州将他们接回老家。
   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的活动场所,而当好奇心驱使这些孩子到一些充满危险的环境嬉戏时,悲剧就在瞬间发生。在某市火车站,就发生了小学生贪玩爬货运火车,跳车时摔倒在车厢下。被车轮轧断右腿的惨剧。同样也是在这个城市,一名留守男生在同学家中突然莫名地遭到一群同学和社会青年的暴打,结果伤重导致脑死亡。
   在安全问题上,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某县清新大道移民村的一名11岁女孩W,此前因独自外出菜地摘菜,结果惨遭色魔侵犯,她在医院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醒来,至今神情恍惚。据悉,这里数幢新高楼住的都是从阳山县高寒山区迁移来的村民,W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奶奶和小姨照顾,她放学后还要承担部分家务,结果被歹徒盯上。事发当天中午,W下楼去后山的菜地摘菜,一名男子走过来问她“哪里有老鼠可以抓?”其后男子使用暴力侵害该女童,“我在楼下的工地见过他好几次,他是倒水泥的工人。”W摸着自己头上的伤疤,努力回忆那个黑色的中午所发生的一切。11岁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昏迷后遭受了歹徒的性侵害,她的家人至今没有告诉她被歹徒砸昏后发生了什么。她希望自己能早点回到学校。
   此外,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还表现为对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都需要父母来救助。但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又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这些突发性灾难主要表现为洪水、地震、泥石流、火灾、重大车祸等。一旦救助不及时,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受害最严重的。
   4.“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2010年11月17日中午,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日记。
   “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起泪花。小美的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
   其实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她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最难受。小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不再打工受苦。
   “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话,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得比较普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结交好友大多出于学习和摆脱孤独感的需要。57.3%的留守儿童表示在班级里的好朋友数量较少。只有23.8%的儿童认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较多。调查中,55.5%的孩子反映,老师和身边的亲人偶尔会关心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39%的孩子认为周围人经常关心他们。虽然大部分(61%)父母深知关心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平均每星期给孩子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仍有57.9%的孩子偶尔感到孤独,甚至有21.3%的孩子会觉得很孤独。因此,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效的心灵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5.“‘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专门起草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议案。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他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汪晓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在原有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针对关于“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盲点,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社会政策,使所有社会成员以及各级各类组织机构,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规章办事。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以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此外,还要加快社会管理制度革新,尤其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给进城农民与市民一样的待遇,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税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给农民工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重庆市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有指定的学校,享受跟城市孩子一样的免费教育。重庆市教委主任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解决弱势群体“代继贫穷”的一个突破口。怎样保证留守儿童进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主阵地。为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不因贫困而失学,仅寄宿制学校建设一项,目前就累计投入了50亿资金。
   6.2010年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首次被纳入合肥市政府民生工程,由妇联系统牵头,依托乡镇文化站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力争3年时间在全市乡镇实现全覆盖。合肥市首批17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于2010年8月份全部建成开放,2011年在三县新添321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合肥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个活动室都配备了爱心家长,了解孩子们所想所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2011年暑假,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假期,重庆市开展了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好“十项实事”系列活动,有关区县和部门组织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走近科学体验科技”和“感受新重庆”夏令营活动、走进警营暨体验新重庆活动、“心手相连共度快乐暑假”活动、“暑期大家访”活动、“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活动、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珍爱生命平安度假”安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关爱行动。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儿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磨炼了意志,获得了心灵慰藉。
   山东省沾化县,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94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校长说,学校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留守儿童建档。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三、申论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还他们一个快乐童年”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还他们一个快乐童年 同样是孩子,他们被剥夺了童年的快乐;同样是孩子,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同样是孩子,他们从很小就负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这群孩子就是那些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城里孩子同样的年纪,却和城里的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城市。而此时,恰好是他们的子女上小学或者初中的阶段。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伴随着我国三农问题而产生,要想根除这一社会现象,最根本的仍然是要在三农问题上下功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各地政府应该尽可能地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各地政府应该带领村民寻找各种致富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还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不会再背井离乡了。这是改变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最根本措施。 第二,要逐步地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户籍制度、城乡就业制度、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给进城农民与市民一样的待遇,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税负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方面给农民工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使得农民工的妻子、儿女或父母能够到城市生活,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体制性根源。这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应对性的措施。比如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和联系卡、组建代理家长团、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等多种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渡过心理和生活上的难关,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尽我们的力量去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各界的悉心呵护下健康成长,还他们一个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i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