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 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

admin2019-02-03  22

问题 (2017年第35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一封反映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
赤溪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中央的重视。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序幕。赤溪村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时隔32年之后,2016年2月1日,赤溪村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亮相《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引发关注。
当年,赤溪14个自然村散落在9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山高路险鸟迹稀,要跳出“贫困的陷阱”殊为不易。最初的办法是“输血”:由政府和社会等筹措资金送钱送物。但这种救济式扶贫治标不治本,到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赤溪贫困率仍在90%以上。
针对当地贫困状况,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弱鸟可先飞,至贫可能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他非常富有前瞻性的指出:“抓山也能致富,把山管住,坚持10年、15年、20年,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了”。
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换血”攻坚战——“挪穷富”: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挪了穷富,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拔掉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扶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问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支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赤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当前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

选项

答案实施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解决好“谁来扶”“扶持谁”的问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如何扶”的问题,扶贫重在扶志,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方式,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学扶贫。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了福建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虽是一个贫困地区,但是,赤溪村为了脱贫致富,先是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换血”攻坚战——“挪穷富”,再到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使生态旅游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的事迹。第一问,根据材料及考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即可。第二问,根据材料得出的经验以及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相关措施来回答即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A64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