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点”的事实与“面”的真相 有一个日本人,声称发现了水的奥秘,认为水能听能看,有喜怒哀乐,能感知人类感情: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水结晶美丽工整

admin2018-09-26  43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点”的事实与“面”的真相
    有一个日本人,声称发现了水的奥秘,认为水能听能看,有喜怒哀乐,能感知人类感情: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水结晶美丽工整;听到“混蛋”等不好词汇的水,就结成难看的、不规则的结晶。这不但有他实验证明,亦有所拍水晶体照片为证。相关书籍曾在日本和中国风靡一时。
    然而,有“实验”有照片,就是真相吗?其后,陆续有科学家戳穿其伪科学的本质。事实上,水结晶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水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冰晶。湿度越小,冰晶的形状就越简单。而那位日本人,只选择能证明自己结论的冰晶。这样做实验,当然就“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结论”。
    先有主观臆断,再找客观印证;先有臆想结论,再寻论据支持。至于全面客观的事实,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种方法,搞科学是乱弹琴,观察社会也必然走偏。倘若固执于自己的臆断与偏见,再从现实社会中寻找相应的事实,客观世界岂不成了橡皮泥?自以为获知真相,实际上与真才目才目显巨甚远。
    那么,摈弃了这种主观先行模式,在客观现实基础上再作出主观判断,我们就一定能对真相有客观的认知吗?仍然未必。有个保安在某天值夜班时头一次喝醉了,恰巧值班经理发现.便在值班日志上写下“这名保安在今天值夜班时喝醉了”。保安请求删掉这句话,或添上一句“这在他的三年工作期间是第一次”。经理拒绝说:“你说的是实话,我说的也是实话。”第二天轮到保安写日志,便写下“经理今天值夜班时没喝醉”。经理说:“你这是暗示我平时都喝醉了。”保安说:“我说的也是实话。”
    显然,见到一个美丽的冰晶体,并不表明所有水结晶都是美丽的。一个“点”上的实话,并不等于整个“面”上的实情。一个“点”上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整个“面”上的真相。然而,公众的困境在于,面对偌大中国这个“面”,自己往往只能从亲眼所见这个“点”去观察。什么时候可以点代面,什么时候不能以点代面呢?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讲过一件往事:17岁时的一堂课上,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的确,面对一张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人们注意的是黑点而不是白纸,这是人们的注意力特点。无论是假恶丑的事情,还是极端恶性事件,其每能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都合乎这一特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9月26日)
    请回答:
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点上的问题不是面上的问题”,如何面对“点上的问题”与“面上的问题”?

选项

答案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虽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但这种表现并不能表现全部.因此“点上的问题不是面上的问题”,不能以点代面,“点”的问题不能说明“面”的性质,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虽然“点上的问题不是面上的问题”,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应当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既要通过事物的主要方面来判断“面”的性质,又不能忽略“点”上的问题.防止“点上的问题”扩大成“面上的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CB4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