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自考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admin
2013-01-20
54
问题
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选项
答案
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双向建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情景交融,心目相取。对于抒情性作品的创作来说,心中之情与眼中之景的相互融会乃是最基本的特征,对此中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有过极为精辟的见解。例如刘勰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就是讲自然景物对人的情感的触发以及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交融。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论述更为精辟,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就将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双向建构的关系十分准确地揭示了出来。由此可知,抒情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与那些能够显示这种情感的外在景物相契合的过程,或者说是主体情感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过程。对于叙述作品而言,创作主体的情感同样要投注于创作客体之中,作家所写的任何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他的情感浸润过的,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有些作家尽量追求客观性效果,看上去他仿佛置身于作品世界之外,实际上其中依然包含着他的情感态度。 (2)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叙事性作品的创作也同样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①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并非超然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都是在与特定对象的意向性关系中产生的。换言之,作家的主体性是受到客体的影响与制约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客体给予的。在自然科学中,主体是人,具有认知能力,客体是物,对于人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基本上是主体向客体的无限趋近。这里没有明显的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客体是作为人所构成的社会。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由于社会的整体性、渗透性,所以作为创作主体的人与作为创作客体的人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里意识与自我意识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创作主体对对象的描写常常也就是对自身的描写,所以创作过程就更能显出双向建构的特征。 ②客体又并不等于客观存在。所谓“客体”是指成为“主体”之对象的那部分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则指一切人以外的事物。实际上,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已经不同于那些没有成为客体的客观存在了:它是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是被主体所把握的社会生活现象,因而带上了明显的主体的印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文学创作既不是作家的任意而为,又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改造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主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EM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文学概论题库文史类分类
0
文学概论
文史类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经济重心向东南方转移开始于()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简述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风格。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的高原是【】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
分析以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
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的是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抒情诗人是___________。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随机试题
李某于2005年6月21日到某市环保局登记申请建设台球厅。该环保局经审核发现,李某申请的台球厅项目与二楼居民毗邻,遂依法要求申请人征求毗邻居意见。7月28日,环保局收到申请人李某全部申请材料及毗居民意见,即审批了该建设项目。8月8日,环保局接到该项目毗邻居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有哪些?
以下不属于多媒体静态图像文件格式的是()
缺铁性贫血治疗首要的是
附睾炎在不同阶段的声像图表现是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北京颐和园后湖东部尽端有“谐趣园”是仿()手法,是成功的园中之园。
公文格式中印文说明包括()。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k=’fadfa’defsend(n):s=”foriinrange(-1,-len(n),-1):s+=k[i]returnsprint
已知二叉树后序遍历序列是CDABE,中序遍历序列是CADEB,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