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伴随着农民工的增长,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当城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等问题一次次引起关注之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开始进入人

admin2012-08-06  42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伴随着农民工的增长,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当城市农民工生存状态等问题一次次引起关注之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75%,在教育政策上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却不足全国
教育投入的3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自从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和地区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县乡两级负担的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村教育质量不高以及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存在,都是在这种城乡有别的教育投入体制下长期累积的结果。
    问题:
    (1)材料中体现出的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是什么?
    (2)利用书中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选项

答案(1)材料中体现出了公共政策公共性与偏好性对立统一的本质。 (2)政策的社会本质是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力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阶级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的行为中。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因为它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如题目中我国的义务教育问题;公共政策具有偏好性,是因为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因为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确定一个价值的优先次序。材料中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政府对城市教育的偏好是形成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G2R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