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异同。

admin2021-03-24  37

问题 比较巴洛克时期清唱剧和康塔塔的异同。

选项

答案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及表演剧情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一个以上的乐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近,因而一度被误译为大合唱。康塔塔是在17世纪前后与歌剧、清唱剧同时出现的音乐体裁,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 (1)巴罗克时期的康塔塔: 康塔塔是巴罗克时期一种重要的音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体裁有宗教,也有世俗的。既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戏剧性的。它还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又称为室内康塔塔,是在私人社交场合演出;另一类是大型的,除了独唱者之外,还有合唱和管弦乐的伴奏,为某一特定的重要场合而作。巴罗克时期的康塔塔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与清唱剧很接近,由独唱、合唱和乐队这样一些要素构成,也有一些叙事特点,只不过相比清唱剧它的篇幅较小,戏剧性较弱。巴罗克时期最伟大的康塔塔作者是德国的J.S.巴赫,他共写有200多首教堂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巴赫的康塔塔突出了合唱的作用,由合唱开始,中间是数段独唱,最后又由合唱结束。巴赫以后,康塔塔这种体裁无论在意大利还是在德国都走向衰落,古典浪漫时期的许多作曲家仍写康塔塔,但名作不多。 (2)近现代的康塔塔: 17世纪40年代起,在格兰迪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独唱康塔塔的体裁,成为由朗诵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构成的4个乐章的叙事性世俗独唱套曲,由哈普西科德或再加一件弦乐器伴奏。后来这一体裁从抒情性的独唱曲逐渐演变为接近于小型室内歌剧或相当于歌剧中一场的规模,并从室内类型向合唱类型过渡。德国的J.S.巴赫的大量世俗康塔塔和教堂康塔塔,对康塔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20世纪康塔塔创作又有所恢复。20世纪重要的康塔塔有普罗科菲耶夫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巴托克的《世俗康塔塔》、斯特拉文斯基的《康塔塔》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c9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