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8年毕业季,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其实谁也不想这样跳来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

admin2021-02-01  18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8年毕业季,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
    “其实谁也不想这样跳来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果内心对自己、对未来还有一小点期许,就会不断去寻找自己想做的。”2017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小郭说。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不到一年就已经“闪辞”了五次。
    小郭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西安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初入职场,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当初面试时介绍的那么美好,每天加班到深夜,还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她感到很失落,没干多久就决定辞职。
    之后她在西安找了三份工作,不过,总是坚持不久就辞职。2018年6月初,小郭坐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车,她想在那里寻找满意的工作,尽管这个决定遭到家里人反对。
    到了杭州,她曾在一天内参加了四个公司的面试,奔波求职。她最后选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也只在那里工作了两周。如今,小郭在一家民宿做新媒体编辑,这已是她毕业之后的第六份工作。
    与小郭一样,因工作“事与愿违”而辞职的还有小李。2017年6月,小李毕业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24岁的她,在毕业后的第三个月,就有了第一次辞职经历。
    “天天加班,太辛苦了,招我进去是顶替别的岗位,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小李说,面试的时候感觉公司挺好,可是进去才发现实际工作完全是另一番模样。
    生于1995年的小许在工作的第四天就闪辞了,原因是工资低。
    2017年7月,在黑龙江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她,因为考研失利无奈踏上求职路。7月初,她人职了北京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仅四天,就辞职了。
    “工作很累,还没有底薪,薪水低得可怜。”小许说。
    辞职后,小许一直蜗居在一家小旅馆里,八个人一间房,她交了一个月的房租,打算工作稳定再租房。对于住处,她没什么要求,觉得如今的上下铺生活和大学宿舍差不多。
    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小许很乐观,她说,北京那么大,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994年出生的小张,2017年从山东一所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广州一家报社工作,2018年3月提出辞职。
    “主要是离家太远了,就辞了,还有就是觉得生活作息不规律。”小张解释,因为在报社上班,作息很不规律,会熬夜,所以“感觉还是不太行”。
    2018年5月,小张到北京找工作,换了一个大城市,她坦言刚开始找工作确实很困难,似乎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当初也想过随便找一个先上着班,但还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
    在北京求职期间,小张一边找工作一边租房,那是她感觉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小张有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这次的工作离家近,感觉会一直做下去。”
    2.“90后”为什么爱跳槽?就业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原因。相比于老一辈认准“铁饭碗”便“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90后”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他们的成长环境更优越,养家糊口压力较小,因此不再把“稳定”作为择业的必选题,而是更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此外,他们对职场的态度也更为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心理暗示为他们频繁跳槽带来了勇气。
    从外部环境来讲,新兴行业的发展为“90后”跳槽带来了动力。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快速崛起、新业态蓬勃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一大批前所未闻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海归”美女辞去国企工作成为网络“哄睡师”,网络主播直播唱歌收入不菲等热点新闻层出不穷。相比于传统行业,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为“90后”跳槽再择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了更多选择。
    当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90后”频繁跳槽的重要推手。很多“90后”对职场有美好憧憬,但对职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在求职中常常靠感觉、凭印象。有人在入职后一旦发现和想象有差距便可能失去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有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职业,只能通过跳槽不断尝试……
    “大学生不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加之部分企业一直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一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必然是留不住人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某说。
    此外,储某也指出,如今,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往往会选择随便就业,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
    对于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某表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
    “对于离职,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时,可以不断跳槽去寻找、去试错,但不可过
分频繁。一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积累工作经验,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张某说。
    3.一部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成为网剧爆款,继而成了职场备受热捧的“进阶之道”。 “《延禧攻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宫廷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一反过去的傻白甜人设,而是一个有仇必报、‘你打我一巴掌,我必把你打趴下’的狠角色,受到了‘90后’职场新人的强烈认可,正是因为女主角与其主要的受众群体的行为观念是一致的。”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孙某说。
    不怕得罪人,已经成为“90后”,尤其是“95后”职场新人的一种态度。一大波职场“狠角色”袭来,管理者应如何应对?
    刚工作两年的“大男孩”小黄描述了他“怼同事”的过程。“我刚入职的时候,同事总摆老资格,指使我干这干那的,如果怕得罪人不会拒绝,就总要受气。”小黄说,自从他当面怼了一个爱指使人的女同事以后,大家都对他客气多了。“只要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就不必看别人的脸色。”小黄平时从事设计工作,并不需要与同事有过多交集,下班以后,自己也有颇为亲密的朋友圈。“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不需要左右逢源。”小黄说。
    职场新人们认为,“怼人”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远离负能量。
    在英国本科毕业后,小胡进入一家业界知名的金融公司任职,工作本也风平浪静,最近却因为成为“抖音达人”而被同事告到了分管领导那里。
    “经理让我给她看我录的抖音,看完我录的小视频以后,她不但觉得新鲜有趣,还安排我去主持公司年会。”小胡说,听完经理的安排,她马上向领导阐明,组长打自己的小报告居心不良,“结果领导当着我的面对组长说,以后要把心思多用在工作上,不要太关注别人的私事”。小胡说,她利用自己录制视频的经验,在年会上表现得非常得体,自此,领导认为她敢说敢做,善于表现,反而对她另眼相看了。
    对于“90后”“95后”被贴上“自我”“任性”标签这一现象,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会长洪某认为:“将来的职场越来越面临着转型与升级的压力,在各城市都在出招争抢人才的背景下,年轻、学历高、见识广的职场新人必定会倒逼管理者重新审视组织管理。”
    实际上,正如洪某指出的那样,经过职场的更新换代,对于一些白领和高层次工作者来说,工作态度的差异已经显而易见地成为不同时代职场人之间的主要矛盾。
    对于传统的劳动者来说,对工作的使命感和对报酬的需求构成了工作最重要的支撑。通过工作来提高生活质量,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90后”来说,家庭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他们更少受到社会外在因素的牵制,而更多地选择追求自我的理想状态。
    “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理想的领导是职业顾问型的——能阐述工作的意义、认可下属的优点、耐心提供建议,帮助下属迅速成长。这也是以后管理者的理想形象。”在职场工具书《12个工作的基本》里,作者大久保幸夫结合大量职业调研数据,提出了应对未来职场挑战的方法。
    在“60后”企业高管老陈看来,他对中层领导的建议就是软化冲突、淡化权威。“不用说每年的管培生,即使是新人职的HR,也经常在与部门协调时产生矛盾,甚至闹到我这里来解决,矛盾双方往往因为争个高下而陷入谁对谁错的争辩,最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但是,哪个公司能够不招年轻人?新一代的职场人个性鲜明,面对新的情况,管理者应该以更高的智慧追求结果的一致。”
    老陈表示,从企业文化培训的角度来说,管理升级的概念其实并不是“服软”,而是通过强化边界的管理方式,通过企业各层级领导的组织力去弥补新员工社会性格、职业意识的短板。让他们首先乐于接受以企业利益为优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通过强化职场基本规则与区分自我个性偏好的方式,来使职场新人发自内心地认同企业文化。
    “如果员工高度认同企业文化,那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矛盾自然就可以顺势疏导了。”在老陈看来,有效地管理“90后”,虽然面临困难与挑战,但本身也是企业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一部分。
    4.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嘉说,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急着找工作,而现在,有的学生选择支教保研,即先去支教一年再回来读研究生。
    应届毕业生安琪认为,“慢就业”的大学生一般面临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的观念比较开明,不会因为孩子不工作而焦虑,而且会支持孩子进修、游学、考察就业市场或者暂时放松。“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
    调查显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62.4%)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而其他主观原因还有: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42.7%);想“错峰”就业(36.7%);自己水平不够,得先弥补短板(34.3%);计划创业,先了解市场环境(28.0%);“喘口气”,适应角色转变(27.8%)等。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慢就业”是“90后”新生代高校毕业生逐浙展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就业特点。他认为,学生上学期间很难对自我有充分的认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都比较迷惘。而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父母对孩子的自我意愿也更加尊重。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表示,大学生“慢就业”正逐渐被接受,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一份自己既喜欢又能解决温饱的工作,实在太难,他们自然会迟疑。”
    调查中,41.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安琪希望学校可以开设真正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这类课程,但对学生来说大都没什么实际帮助。希望这些课程能多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比如让学生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使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另外,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职业人格测试。”
    “我们学校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据我了解,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但课程的很多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王嘉认为,如果职业规划课程和学分挂钩,学生会更重视。“学生自身要明确目标,无论是‘慢就业’还是立刻就业,都应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夏青云指出,“慢就业”表面上看起来与家庭经济好转和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但也反映出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所以应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了解。而政府相关就业服务部门也应出台政策,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同时,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夏青云认为,从长远来看,求职速度的快慢其实并不重要,大学生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不再逃避。“与其拖延进入职场的时间,还不如拿出勇气步人职场,主动迎接挑战,千万不要因为‘慢就业’而蹉跎了大好时光。总之,大学毕业生应尽早树立起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会更顺畅。”
    5.晚上8点左右,曹昱君架起自拍杆,摆放好农用物资,像往常一样用手机开始网上直播。不一会儿,就有不少“粉丝”进入直播间与他互动。“青菜卷叶该用什么药?”“苹果白粉病怎么防治?”“粉丝”线上提问,曹昱君实时解答,一来一往,从容有序。这位“90后”农业“网红”,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不仅实现“网货下乡”,也成就了自己的创业梦。
    记者来到西安汉城街道楼阁台,这里是曹昱君所有“宝贝”的仓库以及他的办公场所。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这位自带流量的农业“网红”。没有传统农民的灰头土脸,也不像一般网红打扮洋气,曹昱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踏实、谦逊。
    2014年开店至今,曹昱君的淘宝店铺“绿丰农资”信誉等级已有4颗皇冠,店内销售的多为农户平常用的杀菌剂、除草剂和肥料等农资,其中,卖得最好的月销量达781件。
    “农资是农户必须要用的生产资料,之前由于各类渠道层层加价,到农户手中时价格早已翻了几倍,我们通过电商模式,一方面保证价格低廉,另一方面提供线上咨询,农户很喜欢这种模式。”曹昱君说,如今种植大户和新型农民越来越多,大家更愿意接受互联网的新模式。
    农资“触网”所引发的财富裂变,是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生的效应。在曹昱君看来,“直播+淘宝+农资”这个方式对于宣传自己的产品还是比较有效的,不仅可以线上为顾客答疑解惑、推介商品,也可以通过积累人气,将粉丝转化为更稳定的购买力。
    别看现在曹昱君的生意做得小有规模,但在创业之初,在城里长大的曹昱君对农业一无所知,这样一个“门外汉”进入全新的领域,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那会,只要有时间,他就“恶补”农业知识,学习网上推广。
    试水电商的第一年,最忙的时候,曹昱君从早上8点钟开始接单到晚上12点多还在打包。在起步阶段,打包、客服、运营等所有业务都是他和妻子王雪彤两人“一肩挑”。“当时很辛苦,每天忙完就到晚上12点以后了,给产品拍照、充当客服、分拣打包都是我们两个人在做。后来生意越来越好,雇了工人,才轻松一些。”他说。
    6.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进人新时代,陕西省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为了解这些情况,团省委组织动员全省1400多名专兼职团干部,走到青少年身边,面对面与青少年交流沟通,对全省各地市上百个县区的9.72万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1264项56.25万条,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了当代陕西青年的主要特征,形成《陕西青少年社会抽样调查蓝皮书》。
    调查发现,陕西青年选择工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收入高”和“工作稳定”,比例分别为54.9%和52.6%,其次是“适合自己的能力”、“福利好”和“发展前景较好”,比例分别为39.1%、36.8%和32.8%。在校大学生最期望的毕业去向是“省级国有企业”“省级事业单位”,这说明陕西青年择业仍偏向传统观念中收入较高、工作稳定的“铁饭碗”。
    陕西从业青年未来的职业规划仍然以追求稳定为主,但自主创业的意愿也不低。调查显示,陕西青年的创业意愿强烈,但受工作稳定性预期和现实因素制约,意愿和规划存在矛盾。72.8%的陕西青年“同意”或“非常同意”“有机会,就去创业”的说法,其中农业青年对这个观点的认同比例最高(比例为78.4%)。但在未来5年内,有计划将自主创业付诸行动的陕西青年仍是少数(比例为24.4%)。
    收支状况是消费质量的基础,而陕西从业青年的收支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只有四成的受访青年表示“收支有盈余”,其中1.8%的受访青年表示“收支有盈余,很多”,39.O%的受访青年表示“收支有盈余,但不多”;另有30.6%的受访青年“入不敷出”,18.9%的受访青年表示“收支平衡”。这从侧面反映出陕西青年在经济方面承受的压力较大。
    从消费结构上看,陕西青年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子女赡养和住房等方面。调查显示,陕西青年日常开支花费最大的4个方面依次为食品(13.3%)、抚养子女(12.3%)、水电气及日用品(10.8%)和居住(10.4%)。
    对于借贷消费,调查显示,有37.1%的从业青年持反对态度,33.4%的青年持观望态度,只有28.5%的青年明确表示“支持”,这也表明大部分从业青年对借贷消费并不“感冒”,整体的消费观念较为理性。
    7.2018年,新一线城市强势登陆,撼动了北上广在大学生心中的牢固地位,人工智能人才80万元年薪一人难求,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才紧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少调查报告和专业人士指出,面对求职市场的新趋势,既要多关注,也要冷静观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风。
    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
    然而,何莹莹和她前几年毕业的同学们相比,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
    某就业机构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开始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同期,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
    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
    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
    8.在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出生于1990到1999年之间,在青少年阶段就被社会冠以“叛逆”和“不懂事”的头衔。长大之后,当他们带着更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全的素质走人社会时,却令全社会刮目相看。
    同样的,在日本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恰逢赶上国家教育改革的他们,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着护着,这种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些人不思进取,甚至被冠以“平成废宅”的蔑称,与坚韧的“昭和男儿”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他们长大之后,以前那些只怕他们累着的人又开始抱怨他们的懒惰,在他们走入社会时对他们有所歧视。这群被时代所摆布的年轻人,在日本被称作“宽松世代”。
    虽然日本的“宽松世代”问题重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2016年,日本推出了一部名为《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是三个年近三十的“宽松世代”,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幸,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外界总是以“所以才说‘宽松世代’不行啊”评价的他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着。
    这部剧在当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了一大堆奖项。而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表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不被任何人看好,即使跌得满身尘土,也要拍拍衣服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下去。这种正能量的观念,不仅仅是为了鼓
励“宽松世代”的年轻人赶快觉醒,也是为了鼓励那些虽是“宽松世代”,却早已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日本而努力的人。
    9.“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毕业4年,我换了13份工作”……网上有关年轻人频繁离职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一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是谋求高位。可是,工作换来换去的多,事业有所起色的少。
    年轻人有自信张扬、敢闯敢拼的一面,但也难免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刚进入社会,就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也许很快就会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
    不要忘了,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可见,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
    “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自古而来的道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远更准。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期,对知识、经验的掌握和积累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闪光的金子”。
假如你是陕西省政府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发一篇微博,介绍陕西省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
要求:内容全面,用语得体。100~200字。

选项

答案近日,陕西团省委对新时代本省青年的工作、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形成了蓝皮书。从工作来看,青年选择工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收入高’’和“工作稳定”,仍偏向“铁饭碗”;自主创业意愿不低,但有计划付诸行动的仍是少数。从生活来看,收支状况不容乐观,但消费观念较为理性,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等方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d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