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admin2018-06-08  18

问题 试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选项

答案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例如从只是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到自己伸手去拿物体。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同时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3)具体运算阶段(7~9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弹性,可逆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的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倚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不要求没有任何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适合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其次,每一个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以确保所实施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认识,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认识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思维的素材取决于具体的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解析 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及其日内瓦学派的有关研究。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fu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