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

admin2018-04-08  2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6.特别提醒:
a.本试卷科目代码为“21”,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内对应数字涂黑,否则无法评分。
b.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严禁折叠答题纸!
    二、给定资料
    1.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现实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速度快,二是规模大,三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数,达到1.3亿之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面对这种异常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的老龄事业、老年产业、老年服务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性。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是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出发,从整体的结构视角审视,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我国养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一般认为城市的老龄问题要比农村的老龄问题严重,实际上农村的老龄问题比城市的老龄问题要严重。二是城乡养老金相差24倍,差距悬殊。中国社科院近期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显示: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养老金水平相差24倍之多。根据设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中央统一规定,目前每人每月为55元。第二部分待遇是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个人在60岁以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和其他来源资金。就基础养老金来说,据某报报道,这一指标在地区之向差距正越拉越大,目前最高的是上海,为每月540元,北京、天津分别为430元和220元,吉林、河北、安徽等省只有55元,省际差距最高达10倍左右。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企业职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养老保障水平很不平衡,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明显的梯状分布。我国现在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养老服务,技术型、资本型的养老服务极少。面向中高层收人群体的养老服务多,面向低收人群体的养老服务少;一般性的养老服务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少。这实际上是一种精英养老和粗放式的养老。尤其是对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服务极少,2013年我国上述三类老人分别有2300万人、9700万人、3600万人。目前我国收养的失能老人只占需要全部收养的17%。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增加日问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实际上,仅就床位数而言,目前距离“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还差三分之一。
    传统养老与现代养老的正常关系,被大规模的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所扭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养老模式、养老体系应当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来决定,但是快速的异常的老龄化把传统的关系、正常的秩序破坏了,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破坏,需要重构重建,仅仅靠机制性调整解决不了。
    养老服务难题的破解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发力。政府应该干什么,市场应该干什么,社会应该做什么,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分工。大规模的、快速的人口老龄化,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配套设施、机构设置、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等,而我们对养老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等等的现状,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的矛盾非常突出。
    2.12月14日,“顺祥国际养老首届联谊会”在长沙启动,这也标志着湖南初具规模的“异地养老新模式”在长沙落地,长沙养老渠道进一步拓宽,老人们可以南“飞”过冬,北“漂”避暑。
    “养老的同时还能旅游,如今这种异地养老新模式在长沙悄然兴起,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养老产业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方式已从过去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老等逐步向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根据季节变化,离开现在居住的城市到气候宜人的外地养老院生活,享受特色养老、医疗保健、旅游观光等系列服务。
    “异地养老这种养老模式也是未来养老发展的一种趋势,最短10天、最长30个月。此次通过与国外养老院合作,将我们这里的老人送到国外去度假养老一段时间,让外国老人到我们这里来住段时间。”国梅集团董事长王国梅说,目前计划先与澳大利亚的养老院进行互动,同时与全国各地养老院联网对接,拓宽老人的异地养老渠道,让老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各地的养老理念。
    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顺祥老年公寓不少人住的老人都是看好了其“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服务,喜欢在这里养老过程中享受到的休闲度假的惬意。在老人眼中,异地养老要比单纯旅游好多了。
    “为了家庭、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我们老年人到了这个年纪,当然希望能够享上清福啦。幸运的是我的儿女非常支持我、鼓励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生活,我有幸找到了顺祥老年公寓这么个地方,挺满意的。”张娭毑说,这里环境好、吃得住得舒服,这里服务更是没话说;我们可以经常去爬爬山,去公园里遛弯、跳跳广场舞。更重要的是可以马上去澳大利亚,实现我的跨国旅游梦想。
    “我们一定会把最新的养老模式经营起来,让所有的叔叔阿姨来到顺祥老年公寓有家的感觉。”王国梅表示,“我要用心去做,用心去经营,用心去了解所有叔叔阿姨的生活习惯,满足所有叔叔阿姨的需求。
    3.12月23日下午,上海静安区举行乐宁老年福利院开业仪式,中共静安区委书记孙建平、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为福利院揭牌。乐宁老年福利院是静安区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由社会力量组织运营的养老机构,拥有167张养老床位,是静安区2014年市政府新增养老床位实事项目之一。
    据介绍,上海静安区老年人数比例已达30.6%。在人口深度老龄化现实背景下,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在“十二五”期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静安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指示体系”,并着眼于缓懈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在做强、做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了机构养老建设工作,探索了适合静安区特点的机构养老服务模式。
    在养老机构建设模式方面,静安区委应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探索实践由厂房旅馆改造养老机构。静安区在城市建设上先于全市完成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可供新建养老机构的土地资源所剩无几,只能通过既有建筑改造的方式增加硬件设施。2012年,静安区先行规划制定了《静安区养老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区内多处闲置房屋资源锁定为养老机构建设用地。2013年,静安区通过酒店改造完成了蝴蝶湾敬老院建设,新增养老床位100张,区财政每年提供租金支持;2014年,静安区进-步发力,通过收购厂房、酒店,同时推进了三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其中静安区乐宁老年福利院和静安区日月星养老院项目列入了市政府实施项目。
    在养老机构运营模式方面,静安区积极落实民政部、市民政局关于公建养老机构改革的要求,探索实践了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公建民营。2014年,静安区以三处养老机构项目为实践平台,以“通过科学规范的方式引入专业的、宥实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机构运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静安区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为总目标,采用了“国有企业建设、社会力量运营”“政府提供自有产权房屋,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以及“政府建设、社会力量运营”三种不同的合作模式来实现公建民营。
    在养老机构服务模式方面,静安区委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探索实践了开辟残障老年人住养专区的新模式。残障老年人用房与普通老年人用房在设施配置、硬件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般养老机构较难满足部分残障老年人的照护需求。2014年,静安区率先在乐宁老年福利院探索叠加收住残障人士的功能,在原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开辟独立区域,根据不同残障人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融人无障碍化改造元素,添壹康复器材,为机构今后收住残障老年人提供硬件保障,使机构养老服务与残障人士服务进一步融合。
    4.2014年12月22日,甘肃省统计局发布报告称,以虚拟养老院为主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福利院和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是甘肃省目前主要的几种养老方式。但数据同时显示,到2013年底,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已达到510个,比2010年减少了18.66%;设置床位27260张,比2010年增长了46.58%,每千名老年入拥有床位数由2010年的8.83张增到12.42张。也就是说,甘肃省每千名老年人仅有12.42张床位,远低于国际“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的标准。因此,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这就使机构养老在甘肃全省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了“支撑”地位,而不仅仅是“补充”。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甘肃省65岁以上老年人达219.56万人,占总人口的8.50%,而2009年只占7.63%;老年抚养。比(即老年系数,简称ODR)也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10.66%增长到2013年的11.43%。
    随着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势必导致对机构养老需求的增加。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已达到510个,比2010年减少了18.66%;设置床位27260张,比2010年增长了46.58%,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由2010年的8.83张增到12.42张,同比净增3.59张,增幅达40.66%,入住率为55.83%。
    当然,在甘肃省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在院总人数中,“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及扶养人)达14181人,占比高达77.87%。由此可见,“三无”老人成为甘肃省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人群。
    分市州来看,城市养老机构中单位数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兰州市、临夏州、平凉市,分别为15个、8个、5个;农村养老机构单位数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平凉市、定西市,单位数分别为82个和81个。可以看出,兰州市承担了城市机构养老的主要任务,而平凉和定西则主要承担了农村的机构养老。
    对于养老机构发展的困境,统计报告分析认为,就目前来看,养老机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机构规模偏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供需失衡等。而且,目前的一些养老机构,功能结构单一,无法提供对于老年人来说需求量最大的护理服务。
    至于服务人员,目前全省养老机构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医疗室及医生的配备也十分匮乏,有的养老机构则处于空白。截至目前,甘肃省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3864人,其中女性占34.52%,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仅占1.71%,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2.39%,35岁及以下的占30.67%,从事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院志愿活动的人数也不多。同时,养老机构还存在老人的福利性诉求与养老机构收费偏高之间的矛盾,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巨大需求与机构人住率不高的矛盾等等。养老机构与养老床位数的总量供给与入住率相矛盾,虽然社会福利床位供给总量不足,但床位空置率却相对较高。人住率是一个养老机构管理好坏的反映,从近两年的年检情况看,全省养老机构人住率为55.83%。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甘肃省应该把机构养老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当中,逐步制定出适合全省机构养老快速发展的整体规划。”统计部门建议,政府应加强有关机构养老的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从宏观上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等工作。例如: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收费价格的监控,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养老机构内部各类规范化标准;对养老机构在地域上的分布进行适当的规划,进行宏观上的管理和调控,以解决上述矛盾,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资金发放或福利待遇,增加对社会养老机构的投入,特别是对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从养老机构来说,应培养一批专业性的服务人员。同时,推动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鼓励中外合作。鼓励创新养老服务类型,鼓励多元投人融资,扩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模。
    5.“沈阳将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沈阳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12月22日,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沈阳将继续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35号文件,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加快以老年生活照料、产品用品、康复服务、娱乐教育、金融服务、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重点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和知名品牌。
    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沈阳将制定促进发展政策措施,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运营老年社区日间照料站。继续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积极鼓励开设养老机构。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继续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政府补贴机制,切实发挥政府引导、激励和拉动作用:抓好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同时,继续开展市养老管理和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做好养老数据录入工作,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6.备受关注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近日,养老“并轨”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昧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将告别养老“双轨制”,而这项改革将涉及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标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构成。其中前者又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职工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纳入个人账户,用于职工本人养老以及单位缴纳的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的20%纳入统筹账户,用于支付目前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现行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而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二者退休后的工资差距一直备受社会争议。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1.8倍,机关公务员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是企业的2.1倍。
    养老“双轨制”是一种权利和机会不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也导致了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这与当下中国社会改革的方向是背离的。近几年,要求废除“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将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双轨制”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不利于市场对要素的配置。养老金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作为独立运行的两条轨道,缺少对接的方式,制约了社会活力,从整体上束缚了社会效率。
        (标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要释放潜力与活力,破除“双轨制”无疑是为市场潜力与社会活力开掘了源头活水。同时,打破壁垒,人才流动起来,为经济提供最佳的生产要素,是保持经济活力,向改革要动力的需要。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并轨是继近期中央决策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后在收人分配领域深化改革的连续动作,既是建立健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创造了必要条件。可以说,养老金并轨已成为广义收入分配体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整个收人分配体系改革并带动其他相关配套改革,也顺应了民意,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提到养老并轨的时候,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有一个表述,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供需、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
并轨还被一些学者视作实现延迟退休的铺垫。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出,2015年到2017年实现养老并轨,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年龄。未来中国退休年龄将分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
        (标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老并轨的改革基本思路已经非常明确,即“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是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在实际的并轨操作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细做到位。苏海南表示,比如公共部门老人、中人、新人并轨分别适用怎样的政策,如何缴费,退休金如何计发,都要有具体操作标准。资金来源也需要厘清,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和差额财政拨款单位之间的筹资关系如何协调。此外,不同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如何协调来减少不同地区的所需资金落差。改革协调配套也要跟进,比如养老金并轨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改革也要同步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职业年金要兼顾好与企业年金的平衡,要明确并轨是权利与机会的公平,不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的一步拉平,只能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差距。
    三、作答要求:
请以“养老服务与养老保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4)参考材料,但不拘泥于材料;
(5)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多举措完善内涵,共建美好夕阳红 孔子有言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我国尊老敬老习俗的一种体现。而我们这一代人,虽继承着先贤父辈的传统思想,但又面临着快速变化的社会竞争节奏的现实,居家养老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前实际,而养老机构的缺少,硬件设施的不足,相应行业人才的奇缺,加之养老保险的双轨制,更是让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做好养老工作,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多举措完善养老内涵,才能让老年人乐享美好晚年。这不仅仅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我们在新的沥、史条件下,对社会所作出的一份贡献。 完善养老内涵,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众所周知,多年来,养老问题尤其是其中的养老保险双轨制一直遭人诟病。从计划经济里诞生,在市场经济中成长,双轨制成为了养老问题的一大难题,而双轨制并轨政策的出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的人有理由去为未来美好的晚年生活奋斗,体现社会公平。 完善养老内涵,有利于促进人才流动。因为养老问题的存在,使得很多人拼命想挤进体制中去工作,人才扎堆现象明显,最终导致人才的优势没有办.法显现。人才不流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制约作用。从养老问题入手,由远及近,让大家有相应盼保障,年轻人才敢于去创新,而不是守旧。 完善养老内涵,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这些词语总让人觉得不舒坦,本来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只能独自在家。当家庭的关怀不够时,社会力量便可以进行补充完善。伴随着民营养老机构的出现,异地养老公寓的产生,老年人的生活同样可以多姿多彩。简单地从以儿孙为轴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让为家人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真正地乐享晚年,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 完善养老内涵,更需要我们政府、行业、个人的努力。政府须积极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硬件建设;行业要从自身做起,拓展服务面,开拓新思路,培养专业人才;个人也要转变思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最美不过夕阳红,通过多举措完善内涵,相信我们会让社会更公平、更发展,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Q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