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数学教材中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取多少根跳绳。教材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然后再算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

admin2023-03-17  35

问题 材料:
    数学教材中关于“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取24根跳绳,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取多少根跳绳。教材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是先算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然后再算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6+4)×24=240(根);二是先算四、五年级各领取多少根跳绳,然后相加得出总共需要领取的跳绳数。即6×24+4×24=240(根)。
    在教学中,刘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首先,明确两种算法的结果一样。在此基础上,刘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结合前面学习的运算律,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学生得出规律后,刘老师继续追问:“这个规律成立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学生想出了举例验证、画图验证、意义验证等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学生证实了前面的规律。
问题:
谈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选项

答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师要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知识;在教学中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结构。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教师要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要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③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注重练习的内容,加强练习的综合性。 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⑤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教师可采取直接上思维训练课或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hV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