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反应时相加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简述反应时相加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admin
2018-12-27
63
问题
简述反应时相加因素法的基本原理。
选项
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响,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 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ok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心理学312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心理学312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MIPS(每秒百万次指令数)和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数)是衡量CPU性能的两个指标,其中()。
假设K1,…,Kn是n个关键词,试解答:(1)试用二叉查找树的插入算法建立一棵二叉查找树,即当关键词的插入次序为K1,K2,…,Kn时,用算法建立一棵以LLINK—RIJNK链接表示的二叉查找树。(2)设计一个算法,打印出该二叉查找树的
现有一个三段的指令流水线,各段经过时间依次为△t,2△t,△t。请画出该流水线连续处理三条不相关指令的时空图,并计算流水线的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
进程P1、P2和IP3单独执行时间分别为10分、15分和20分,其中处理机占用时间分别为2分、3分和12分。如果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其并发,并假设处理机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0%,加上系统开销5分,那么并发使得计算机系统的效率提高了()
某个任务的数据模型可以抽象为给定的k个集合:S1,S2,…,Sk。其中Si(1≤i≤k)中的元素个数不定。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将会涉及元素的查找和新元素的插入两种操作,查找和插入时用一个二元组(i,x)来规定一个元素,i是集合的序号,x是元素值。设计一种恰当的
中断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给出各自的含义。
在基于TCP/IP模型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每个分组都可能走不同的路径,所以在分组到达目的主机后应该重新排序;又由于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的MTU不同,所以一个分组在传输的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分段,这些分段在到达目的主机后也必须重组。对于分组的排序和分段的重组,下列说
下列各术语中,用于表征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的是()。
与认知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了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外,还强调()
小明的母亲让孩子上午学习汉语拼音,晚上学习英文字母,结果小明经常混淆两者的发音。这一学习迁移现象属于()
随机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有()。
女性,56岁,久站或咳嗽时左腹股沟区胀痛1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近1个月咳嗽加重。查体:站立时左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突起半球形肿物,平卧时缩小,咳嗽时无明显冲击感。如果行手术治疗,此病人最适宜的手术方法应选择
反应谱是一一条曲线,关于反应谱的叙述错误的是()。
按照经济类型分类,公共支出可分为经常开支、资本开支和()。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的部门有()。
对于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其中平均成本利润率由()确定。
L字签证是发给来中国()或处理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
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
下边词组中有歧义的是_____。
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绘了系统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