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工匠精神”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国家、对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在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工匠精神”却成了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而且妨碍了发扬和落实“创新精神”。

admin2019-08-09  49

问题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工匠精神”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国家、对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过,在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工匠精神”却成了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而且妨碍了发扬和落实“创新精神”。

选项

答案 “匠心”可通“创新” 这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寻找“大国工匠”,寻找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不过,在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工匠精神”却是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这样的论点,只是着眼于短期利益,并没有看到“匠心”与“创新”的息息相通。 首先,“工匠精神”不但不阻碍创新,还能有助于创新。大量看似重复的劳动或许不免枯燥,却绝非没有意义,而是在探索着各种可能。创新可能有灵光一闪,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往往会随着技艺的进步慢慢浮现。“高铁体检师”张华对每种车型多达上百张的电气原理图都了然于胸,凭着这股子“工匠精神”,他改进工装设备、优化作业流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正是不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才能在“无他,但手熟尔”的高超技艺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 其次,在新时代,“工匠精神”本就包含着创新的“时代要求”。在全球范围,第四次工业革命早已蓄势待发,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等。在这样的时代,“工匠精神”绝不止于一砖一瓦的手艺,更不意味效率低下的作坊。 那样的理解是对“工匠精神”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解读。 其实,追求极致的工艺和追求突破的创新,往往可以相得益彰。“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离开了对一种技艺的不断磨练,对一个行业的执着坚守,对一个领域的扎实钻研,很多发明、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器好学,心难修”,摒弃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拥抱脚踏实地、专注持久,从本质上看,就是对创新最好的“加持”。 当然,要有匠心,而不能有匠气,孔子说:“君子不器”,正是这个道理。既着力“大刀阔斧”的创造。又不忘下“绣花针”的功夫,才能最终小大结合、大小由之,让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解析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文字材料开门见山强调了“工匠精神”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核心话题。但是,文字材料笔锋一转,透过其他人的偏见引出对于“工匠精神”与“创新关系”的思考,从而在比较大的立意范围中,再次为考生精准锁定了立意范围。所以,考生需要从“工匠精神”与“创新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写出一篇具有深刻思辨关系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9a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