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搜狐博客发表的四篇文章,分别说明这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德”在这四篇文章中的具体含义。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总字数300字。(30分) 结合给定资料内窑,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条理清晰

admin2008-11-18  37

问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搜狐博客发表的四篇文章,分别说明这四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德”在这四篇文章中的具体含义。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总字数300字。(30分)
结合给定资料内窑,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条理清晰,语言顺畅,书写工整。总字数1000字左右。(40分)

选项

答案 是拯救生命更是拯救灵魂 李建华在生死关头用一种母爱和教师的爱心去眷顾一个扭曲的灵魂,这超出了普通人的思想境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完问》有言:“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如此,何况芸芸众生? 但李建华超越了圣人,她以一颗无边的仁爱之心创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奇迹。 以德报怨需要人具有一颗宽容之心、仁爱之心。没有爱,何来德?如何让伤害不再重演是每位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更为关注的。以德报怨不需要别人的说教,因为它是真诚的、发自肺腑的,当然也是最容易感动人的。以德报怨是十分奏效的,纵然是铁石心肠也绝不会无动于衷。你会惊喜地发现,付出一滴汗水收获的会是整个春天。 也有人更愿意拿“农夫与蛇的故事”来评说此事。“农夫”的确显示了宽容精神,但“农夫”的举动却在另一方面鼓励歹人继续为非作歹,甚至更加毫无顾忌。但那个悲剧性的故事终究是人与畜生的故事。功利的人们用简单的逻辑在思考和评判着这个世界。“坏人”的标签一旦被贴上就不易被撕去,它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简单,以致人们不需思考就可以评判事物。于是乎,“过街老鼠”有了,“农夫与蛇”有了,“好人”与“坏人”的故事也有了。 但是,人终究是人,是活生生的社会中的人。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主教米里艾面对自己收留过夜却偷走了银制餐具的冉阿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德报怨,并宽容地表示银烛台也要送给他。寥寥数语真诚而自然,不仅使冉阿让免除牢微之苦,更重要的是从此拯救了一个迷失的灵魂。之后,冉阿让的所作所为无不传递着这份大德大义的光辉。 联系这件事情,那个得到救治的19岁的犯罪嫌疑人,基本可以断定会因罪获刑。而他在经过监狱改造后,究竟会成为《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还是“农夫和蛇”故事中的那条蛇?虽然答案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李建华的义举更有助于灵魂的拯救。她的行为是拯救生命更是拯救灵魂。 这种“清谈”在更多的人看来可能是“扯淡”。毕竟,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已经习惯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复仇的快感更能满足大家的心理平衡——这恐怕就是很多人心中的“法”。这种“法”没有超越农耕时代,没有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辉。在它的深处,依然是强者与弱者的博弈,“好人”与“坏人”的械斗。这里,只有利益的黄沙在随风游走,不容仁爱的嫩芽渐渐成长。 新的时代需要闪耀人性的“法”,它需要李建华式的宽容和仁爱。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大写的人,而不独是“好人”。简单的惩戒并不能轻易地拯救千千万万的“冉阿让”们。刑事处罚与道德拯救,两种手段都不能缺,但灵魂拯救更重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措施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改造、教育和灵魂拯救。 呜呼,伟大的李建华!倘若孔子地下有知,不知是否也会感到惭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B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