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和变化。
试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和变化。
admin
2019-05-20
75
问题
试析淝水之战前后南北政权的特点和变化。
选项
答案
淝水之战是383年东晋与前秦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在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秦王苻坚亲率大军攻晋,东晋命谢安、谢玄率军迎战。双方在淮河对峙。结果晋军大获全胜,前秦80万大军溃散。此战虽巩固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但是东晋却无力收复中原,于是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延续下来。南北朝时期以淝水之战为标志,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两个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1)北方政权:①淝水之战前,北方政权众多,纷争激烈。曾并存或先后相继有20余个政权。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除前凉、北燕、西凉为汉人所建外,其余皆为少数民族所建,其中以鲜卑族建立政权最多。北方政权在权力分配上多采取胡武汉文、重胡轻汉的做法。②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人分裂的局面,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除北魏外,其他政权基本没有突出政绩,相反,残暴性更明显。各少数民族政权均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加速了民族融合。 (2)南方政权:①淝水之战前,在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得到了确立与发展。政治上,门阀士族几乎把持了全部朝政,东晋一代一直是王、庾、桓、谢几个大族轮流执政。清职由士人担任,寒人不得染指。经济上,东晋门阀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门阀士族封山占泽、兼并土地并荫有大量佃客。法律上,士族地位突出,确立了“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准则。社会等级上,士族与寒门界限森严,士族的交友、婚宦都有一定限制,不得逾越规矩;私人修谱之风兴盛,以维护门阀特殊的社会地位。门阀政治的发展也加剧了皇权与士族的矛盾,东晋曾爆发过两次较大的内乱,即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②淝水之战后,政权更迭频繁,经济持续发展。南方政权先后经东晋、宋、齐、梁、陈,至隋而统一;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还特别注意流民安置问题,农业持续发展。士族衰落而寒族兴起,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不求振作,军事上鄙薄武事,生活方式上既奢侈无度又矫揉造作,逐渐衰落下去;而寒人逐渐兴起,或凭军功上升,或任掌管机要的中书舍人,或任位卑权重的典签。中央集权逐渐强化。刘宋以军事起家,一开始就大权在握;南朝皇帝也确立法度,以尚书、中书等机构“出纳王命”,又重用寒人,抑制门阀士族。
解析
此题考查淝水之战,答案应首先对淝水之战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别回答淝水之战对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各自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mJ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施里芬计划】(SchlieffenPlan)厦门大学2002年世界现代史真题
【拉丁帝国】(LatinEmpire)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世界中古史真题
【梭伦改革】南京大学2013年世界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
近代史上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南开大学2013年中国历史真题)
简述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东北师范大学1999年世界现代史真题)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论述该运动发生的原因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通史真题)
试论九一八事变至全面抗战爆发期间,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试论诸葛亮。
随机试题
A.HMGCoA还原酶B.HMGCoA合成酶C.HMGCoA裂解酶D.乙酰CoA羧化酶:E.乙酰乙酸硫激酶酮体生成的关键酶是
关于脑的生理病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医疗机构制剂室贮藏所用各种物料应
双面布房的办公建筑走道,其长度大于40m时,走道的净宽度为()。
由于项目设施的所有权并不转移给项目公司,因而BOT代表一种()民营化程度;
下列行为中,企业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有()。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或“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个信道的比特率是4kb/s,传播延迟为20ms,那么帧的大小在()范围内,停止一等待协议才有至少50%的效率。
SPI一般使用4条信号线:串行【61】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和低电平有效的从机【62】线SSEL。
A、 B、 C、 B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