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1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是医院的惯例。早在2016年年底,X县就打破了这种惯例,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绿色通道”,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农村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当时X县没有专门的一次性结算系统,‘一站式’结

admin2022-03-03  26

问题 给定资料1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是医院的惯例。早在2016年年底,X县就打破了这种惯例,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打开“绿色通道”,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农村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当时X县没有专门的一次性结算系统,‘一站式’结算涉及民政、保险等多个部门,让这些单位派人进驻医疗机构又不现实,后来就只能由我们医院来统一代办,系统没有整合、没有联网,除了基本医保外其他都需要人工计算,一个人就要算五六次,我们医保科的工作强度很大。其余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保险等部门直接结算。贫困户再不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你不这样干就实现不了‘一站式’,‘先诊疗后付费’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直到2018年1月份才实现系统直报。可以说,这项工作我们领跑全省。”X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瑞萍说。
在X县人民医院,有一沓特殊的“台账”,台账上记录着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所患病种、签约医生、分管领导等。针对排查摸底调查确定的健康扶贫户,X县各医疗机构建立起精准医疗扶贫对象台账,对因病致贫、返贫户实施动态化的分类精准救治措施。
贫困户因病需住院治疗,随时与签约的医生联系,签约的医生负责挂号、检查、住院等事宜,保证病人顺利入院。“通过对这些人建档、分析,有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让每一位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规范管理。我联系800多个贫困户,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王瑞萍介绍。
“过去,这些贫困户一生病,都是愁眉苦脸的,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自从签了约,大家伙心里踏实了,稍微有个不舒服,就赶紧找自己的签约医生去看病。”城南乡乡镇卫生院院长马宝贵说,“双签约”服务开展以来,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逐渐提高,签约医生也在想方设法为签约人群提供服务。
为了确保城乡群众对医疗救助政策特别是慢性病服务应享尽享,2018年4月份X县启动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将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五定为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
“村里人一般都是小病经常扛,实在扛不住了,这才去医院,那天听了卫计局专家讲的政策后,才知道,政府还专门针对咱贫困户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下不怕住不起院了。”X县下李乡前峪村村民王秀连在谈到健康扶贫小分队时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X县健康扶贫小分队组织X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乡村两级医护人员,分为3个小分队。活动突出宣传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及时更新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对常年用药、支出较大而没有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群众,逐户逐人排查,由县、乡医疗机构进行首诊和初步确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办理慢性病手续。
“喂,120吗?307国道P镇李家山路段发生一起车祸,请求救援。”12月10日,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刻打通了P镇急救站的电话,“307国道P镇李家山路段发生一起车祸,请迅速出车赶往现场”。
P镇急救站站长郝光明说:“时间就是生命,急救站与事发现场距离13公里,仅需12分钟,而从县城到事发现场,则需要40分钟。在接到患者后,我们给患者进行包扎、开通液路、进行氧气吸入,第一时间使患者得到救治。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由于出血过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伤口感染、昏迷等症状。”
对于那些危、急、重症患者来说,能否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救治十分关键。为了优化资源配置,缩小急救半径,11月19日,X县医疗集团120指挥调度中心正式成立,成立的同时为乡镇卫生院统一添置了24辆120救护车,统一设置了县、乡、村三级120救护站点,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制度、统一服务流程,统筹承担医疗急救、巡回医疗人员下乡服务、检验标本冷链运送任务,把120急救建设体系延伸到乡镇和农村,真正形成了全县域15分钟救治圈,让全县任何地方的患者都可以在15分钟内得到120的救治响应。
X县东黄水镇卫生院共有17名员工,但具有资质的临床医生仅有3人,其中1人还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X线机、彩色B超,相关的检查设备都有,但就是没人会用。”说起卫生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院长王增山一脸无奈地表示,“基层卫生院的日子都过得没精打采的”。
进入4月,随着前期筹备工作的顺利推进,X县人民医院的门外挂上了“X县医疗集团”的铭牌,院长刘冬也成为医疗集团理事长。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集团实行院长负责制,拥有人事管理、内部机构设置、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的自主权,现有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由医疗集团统一管理、使用、调配。县级医疗集团还将建立医学检验、放射影像、消毒供应等业务中心,为所属医疗卫生单位统一提供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留住患者,必须有合格基层医生。”刘冬介绍,X县医疗集团成立后,决定将单位人变为集团人,人员在集团内调配使用,建立“按需设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
给定资料2
一年前,G省L县古寨村的王育才还从没想过自己能“当官”。就在2017年10月,这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老汉,被推选为村里的地膜回收站站长。
“以前,地膜留在地里,不仅影响来年庄稼发芽,到了冬天还被风刮得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王育才说,从2017年10月开始,村里开始鼓励农户回收地膜,“现在,已经回收了22吨多,村里干净多了”。
“王友军,100公斤,100元;王伟新,76公斤,76元……”在古寨村废旧地膜收购台账本上,王育才仔细写明了每一笔收购记录。“姓名、重量、金额、时间都不能落下,还要写清楚手机号,以备检查或者回访。”他说,收购时还要仔细检查地膜中有没有树枝、泥沙,如果杂质太多,就让农户清理干净之后再收。
2017年,古寨村专门建起了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再生废物利用回收点。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地膜使用量大,但地膜不易降解、回收困难,大量残膜造成了白色污染。秋收过后,大风一吹,地膜飘得漫山遍野,影响村容村貌。为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L县从废旧地膜的回收、新地膜的生产使用标准等各方面做出了努力。
“我们村5328亩耕地,其中80%要覆地膜,一年下来得用20吨左右。”古寨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兵说,村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用地膜,“以前没有环保意识,地膜要么不收集扔在地里,要么播种前扒出来烧掉”。
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完全可降解的地膜。L县农委主任魏正艾表示,地膜残存在地里,会影响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进而影响耕地质量,“水分渗不下去,作物根扎不下去、苗钻不出来,结果就是出苗率低、长势差”。
2016年开始,L县号召农户和蔬菜作物合作社主动回收地膜,但开始收效不大。王维兵说,出台奖励政策后,农户们渐渐有了积极性。
“现在的政策是按照1元/公斤的价格回收,或者5公斤旧地膜换1公斤新地膜。”王育才说,现在,秋收后,田间地头经常看见老人带着小孩在捡拾地膜,虽然钱不多,但好歹能贴补家用。风一吹地膜碎片到处飞、白色污染围村庄的情形也不见了,村容村貌整洁多了。
据统计,2017年L县共回收废旧地膜近2100吨。“总体来看,回收的地膜县政府一公斤补助2元钱,其中1元钱补贴给回收人,另外1元钱补贴给运输加工企业。”魏正艾说。L县还为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发放地膜补贴,一吨补助1000元。2017年,蓼泉镇有5个村共获得6.9万元补贴。
前几年,L县农民使用的大多是厚度0.008毫米的老国标薄地膜,由于售价便宜,一直很受农民欢迎。“但是,这种地膜使用后极易碎片化,不利于机械捡拾,人工捡拾难度也很大。”魏正艾说。自2016年开始,当地开始推广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厚地膜,但起初老百姓并不买账。“原来,5公斤超薄地膜能盖两亩地,一亩地最多30块钱。如果用厚膜,同样5公斤只能盖一亩地,而且价格还高一倍,一亩地要60块钱。”王维兵说。
“我们一方面向农民宣传地膜污染的危害,引导群众清除残留的地膜,提高土地产出的收益;另一方面禁止使用老国标薄地膜、推广使用新地膜,同时加大机械化捡拾技术、机具的研发力度。”魏正艾说,其实,只要用上一年,老百姓就对新地膜的好处心里有数了。
“新地膜保温保湿效率高,不易碎片化,更有利于铺膜机、捡拾机机械化作业,基本不用人再费工夫。”魏正艾说,原来不回收,影响播种、施肥效率,还要补种,浪费时间、劳力,“再加上有奖回收、以旧换新等补助政策的实施,目前全县已经基本实现新国标地膜全覆盖”。
同时,L县加大了对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流入市场。“全县境内禁止销售老国标地膜。”魏正艾说,每年春耕之前,县上都会组织农委、商务、供销社、公安局等部门,对县内的地膜销售门店、市场等开展联合检查,发现销售老国标地膜的,一律没收并处罚。
据了解,L县有不少村还把使用新国标地膜并回收列入了村规民约。王维兵告诉记者,村里按田间地头实行分户管理,有残留地膜就找到相应农户,对沟渠、道路等公共区域,也划分了责任人。
在L县,不少农户的土地种的是制种企业委托种植的玉米。在蓼泉镇,党委副书记杨娇介绍说,乡镇要求制种企业与各村委会签订的制种合同中明确约定,秋收之后,农户要清理回收地膜,交到村里的回收点,否则扣除制种款,“这笔钱,用于村委会雇人回收地膜。2017年,镇上还免费发放了6000个编织袋,发动群众自觉回收地膜”。
如今,像王育才这样的“站长”,L县共有71名。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门人员、有明确标示标牌、有完善制度、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有消防设施、有台账、有考核”的标准,L县建立起14个镇级回收站,71个村全部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回收体系。
给定资料3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工作。
武乡县枣烟村的王大爷曾经表示:“以前俺家的土鸡下了蛋只能等县城的人来买,这也说不准,有时候放坏了都卖不出。”
为打通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武乡县利用现代化物流和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打造“蚂蚁到村”,为难题破解提供了新路径。
2018年4月20日,武乡县打造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蚂蚁到村,正式上线启动。
据了解,蚂蚁到村上午收货,当日达,下午收货,次日达。送货到村不超过24个小时,村农产品快件到县城,不超过18小时,其独创的布局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和村级物流网点的农村物流三级体系,打通了乡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快速物流的建立只是第一步,电商扶贫想持续发力,还需要培养特色优质产品作为支撑。这方面,武乡县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众多优质农产品中,小米无疑是最亮眼的产品之一。
近年来,武乡在相关政策扶持下,进行了持续的品牌营销,创立了“武乡小米”这一区域品牌,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让武乡小米走向全国。
在新零售“线上+线下”的趋势下,武乡县在打通线上扶贫渠道的同时,也大力发展线下。武乡县也涌现出一批线下潮头企业,为当地贫困户农产品“扩销路增销量”。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打造了“晋皇羊肥小米”,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下大型超市购人或采取私人定制的方式,目标人群以高端人士、老人、孕妇及婴儿为主,旨在打造高端小米品牌。通过与数个村庄的农户签订小米种植协议,并为其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支持,形成了稳定的产源,并通过高价回购、种植补贴等精准扶贫方式,惠农顾农,让利农户。
现在,如何“致富”成了武乡县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潜力无穷的互联网行业孕育无限可能,扶贫致富的渠道也有许多种。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算是佼佼者。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通过成为这个平台的创作者,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西瓜视频三农作者与武乡三农微商恳谈会”上,西瓜视频相关负责人及来自山东、四川、河南等地的知名三农作者,与武乡县的一百多位农村电商带头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除了会场交流,这些三农创作者还深入武乡的田间地头,借助平台向全国网友展示了武乡特色产品、特色电商理念。其中,“高峰拍摄”上传的参观武乡特色农产品“抄指”“手工拉面”等视频,在西瓜视频已有300万推送量,极大提高了武乡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中的影响力。
“互联网+”是县域经济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交城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产业扶贫工作体系,以信息连接作为扶贫切口,将有效资源聚合成“能量场”,接轨电商平台,布局电商网络,更快更好地助农脱贫致富。
2017年2月14日,交城县与阿里巴巴签订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正式启动“农村淘宝”项目,由此拉开了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序幕。
为了更快促进项目落地,交城县随即启动建成了占地3300平方米的“交城创谷”,内设“一馆三基地四中心”,即特色中国·交城馆、文旅双创基地、电商孵化基地、创客宅间基地、阿里巴巴服务中心、菜鸟物流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交城从此有了农村电商“大本营”。
“统一规范管理,免费技术培训,场租水电网费全免……”为充分激发各类创业主体活力,“交城创谷”推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礼包”,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拎包入住”,开启创业历程。
为探索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交城通过和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等大型电商物流企业合作,投资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菜鸟物流中心,全面铺开农村快递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村庄覆盖率约95%。
“交城创谷”馆内除了出售农特产品,还设立了监督投诉窗口、农产品快检中心。消费者只要扫描每个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农产品进行质量追溯。为把好质量关,交城县电商办组织电商企业负责人与种植合作社对接,在产品包装、物流配送、SC认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打造“交城山”网货品牌。
目前,交城县六大类、三十四小类农副产品都有了合法的市场准入手续,“交城山”品牌在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都有了旗舰店,产品品牌化之路不断拓宽。
给定资料4
走进Y县,走近两年前到过的W村。眼前,还是那条济民沟吗?当时的情景仍在脑海:河道狭窄,荒草丛生,了无生气。如今,这条小河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十里画廊”。
“到了3月,站在岸边,满眼都是花红树绿。秋天,树枝上挂满鲜果,十里飘香,城里人都跑来采摘、垂钓、健身。”本地一生态农业公司董事长说起眼下的变化关不住话匣,“大棚里种的葡萄、西瓜,品质好,不打药,卖价高。2017年,葡萄每斤卖16元,没出棚就被抢购一空。”
“十里画廊”建设规模3000亩,其中W村入股土地1000亩。目前,项目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总投资2.5亿元,还将开发农业生态园、开心农场、水上乐园、生态餐厅等特色项目。
济民沟淌起富民水,“十里画廊”画出了党的十八大特别是近三年来,Y县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找准路子,压实作风,带动22551户55984人率先脱贫的轨迹。
在S村的现代化鸭棚内,上千只鸭子摇摇摆摆,吃料、喝水、下蛋。60岁的老史正在捡鸭蛋。他对我们说:“弯弯腰,一天工钱七八十元,还想啥?”
老史患有小儿麻痹症,干不得重活。两口子守着4亩地,只够吃穿,总在贫困线上熬着。想脱贫,要资源。可老史掰着指头算了算,手里除了几亩地,啥也没有。缺项目,缺技术,缺市场,种植、养殖都不敢试。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放在贫困户手里,效益提不上来。流转给‘能人’,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形成产业,带动大家致富。”S村村支书说,村里到外地引项目,看中一牧业公司。对方免费提供鸭苗、技术,保底回收鸭蛋,免去后顾之忧。
听说有好事,村民并不信。村干部小史第一个站出来,成立合作社。132家贫困户陆续响应,以每家扶贫到户增收资金8000元入股,凑够105.6万元,一期流转70亩地,建设16个鸭棚。
“土里有金子,就看你咋挖!”小史说,大棚养殖10万只蛋鸭,一个月产蛋5万多颗。每颗蛋保底价卖1.4元,最高可卖2元。产蛋期后,每只肉鸭能卖100元。2017年养鸭,纯收入200多万元。2018年,规模再扩大一倍,带领村民稳定脱贫。
老史算了笔账:把2亩地流转出去,每年地租收入2000元。从2017年开始,入股分红,连分五年,每年1000~1500元,总收入9600元。“有地租,有分红,有工资,三项加起来,一人一年挣3万多元。”
养10万只鸭,有没有污染?面对我们的担心,小史胸有成竹:鸭粪混合稻糠,是上好的有机肥;冲洗的废水流入池塘,种荷花,放鱼苗,收藕、卖鱼能挣钱,还能形成景观。
2017年,Y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2亿元,发放产业直补资金2311.818万元,帮助23000多户贫困户增收。创新金融扶贫,以科迪集团为依托,推广“奶牛贷”,鼓励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贷款,购买3头奶牛,托管给科迪集团饲养。双方签订五年合同,贫困户每年到期分红,年增收3600元。
最近三年,Y县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10万人回乡创业。“十万城归”创办8458家企业,带动5万多人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达4100人。还没进M村,就听到一件新鲜事:流转土地入股,发展“竹海”乡村游,五年不给分红,竟无一人反对。
可能吗?带着疑问,走进M村,身处“竹海”,别有一番情趣。
在公园,随便问村民,都说村子离县城5公里,发展乡村游,前景“好得很”。再问“五年不分红,怕不怕?”又答:“相信村干部,一定能干成。”
村民的心为什么这么齐?恰逢晌午,村里的“以孝治家大食堂”飘来饭香。近看餐厅,20多位“顾客”已然坐定,清一色白发苍苍。
“开饭喽!”一个个“红马甲”志愿者手托餐盘,鱼贯而入。老人们举动筷子,边吃边聊,整个餐厅洋溢着欢快和幸福。
有志愿者送上一盘菜,高声介绍:“村里年轻人出钱,请70岁以上老人吃‘爱心餐’。先到先请,每周一次,‘请客时间’一下子排到2019年2月!”
“‘爱心餐’,只是以孝治家的一个活动。”回乡办教育的小凡说,村里有“爱心茶馆”,老人喝茶一律免费;设道德讲堂,每月请专家讲孝善文化;把每月初一、十五定为“母亲节”“父亲节”,鼓励子女回家,给父母做顿饭、洗洗脚;每年举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当众颁奖。
“因为‘孝善’,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活动载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根儿上支撑‘百年不分红,发展乡村游’。”M村村支书说。
回想过去,并不轻松。2016年上半年,M村为找准发展路子,开了11次会。有人说,种果树;有人提议,不如养猪。村干部外出考察,提出建议:种果树,没基础,且比不过邻村;养猪风险大,环保不允许,不如种雷竹。“一来产竹笋,每亩每年纯利7000多元;二来北方产竹少,观赏价值高,能吃上旅游饭。”
多数村民同意,以土地入股,成立种植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也有人担心,村民有穷有富,咋能保证“不落一户”?村民商定,各取所需,灵活入股;除土地入股外,富裕户可以增资入股、以流转土地入股,贫困户可以劳动入股、以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入股。最终,M村95%的群众参股,全村460亩地,安排400亩种雷竹。
人心齐,村变美。村子颜值提高,气质更佳。村外,300多亩玫瑰园、200亩中药材园、100多亩菊花园已成规模。村内,乡居竹屋、农村公园、儿童乐园,吸引城里人来过年。有人创办中学,整理本村《家训》,倡导设立“四知亭”,助力国学文化游;有人种植中药材,引入中医“雷火神针”,发展中医体验游;有人大学毕业,回乡加入旅游公司,专做竹艺装修、竹屋改造。
根据给定资料2,请你分析地膜处理不当的影响和L县的解决措施。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明,字数不超过350字。

选项

答案地膜处理不当的影响有: 一、影响村容村貌,地膜使用量大,难以回收,易被吹散,大量残膜造成了白色污染; 二、影响地力,地膜难以降解,残留于土地中,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进而影响耕地质量,降低出苗率,影响作物长势。 L县的解决措施有: 一、建立地膜回收体系,订立明确标准,设立多个网点,派专人统计负责; 二、出台奖励政策,按回收重量补贴,发放回收用品,鼓励农民参与回收; 三、加大宣传力度,鼓励采用新国标厚地膜,禁止使用老国标地膜; 四、加大机械化捡拾技术、机具的研发力度; 五、加大投入品的专项检查力度,发现后没收并收罚,从源头上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流入市场; 六、将地膜回收列入村规民约与制种合同,违约将扣款用于雇人回收地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I5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