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

admin2018-10-17  61

问题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5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当学生的违规行为获得部分学生认可时,让违规学生坐到教室后边,与其他学生分开,有效地阻止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例三:刚上课时,郭忠抽掉前座李军的椅子,李军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当即严肃地批评了郭忠,并令其放学后到老师办公室写情况说明。
例四:课间有两个学生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
例五: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上述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II.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作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李华执教的两个班,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握笔姿势不正确、不善与人交流、知识面窄。为了进一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李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并就相关问题询问了本年级其他科任教师。结果显示:与本市居民子女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英语学习差距最大,语文学习次之,数学学习差别不大。为了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李老师打算在这两个班进行以“扩展课外阅读”为自变量的实验研究。但是,学校科研顾问认为采取行动研究方式更为适当。李老师陷入困惑,不能确定采用何种方式展开研究。
(1)案例中李老师在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2)针对李老师的困惑,请为她选择一种研究方式,并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三个方面阐述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

选项

答案I.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II.(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 教育行动研究理由如下: 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 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 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理由如下: 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解析 I.本题旨在通过教师对课堂中学生常见违规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考查考生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特别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对教育案例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思考能力。这种题首先要阐述清楚核心问题,以本题为例就是阐述清楚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除了先天性反射和情绪反应之外,人类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刺激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就是刺激一反应这一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与消退和维持等诸多外部条件。其次结合理论逐个分析,每个事例都体现了、应用了哪些理论。最后总括说明,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消退(即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用惩罚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
    Ⅱ.本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中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对课堂教学案例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本题在课堂教学的现状描述部分,考查了考生对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在尝试“探索提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这一问题解决阶段,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在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和研究主体三个方面具体应用之不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Lr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