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潮东风”激荡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催化剂,请以“西学东渐”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

admin2010-01-18  29

问题 近代以来,“西潮东风”激荡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催化剂,请以“西学东渐”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

选项

答案 西学东渐 【背景知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在中国大地萌发生长。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祖宗之法”已难以自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瓜分狂潮的袭来,使中华民族又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危局。康、梁等维新志士把挽救民族危亡与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结合起来,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了大论战、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概念阐释】 (1)“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分为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阶段。本课主要指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这段时期,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人中国,并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2)纲常名教:纲常是“三纲五常”的简称。“三纲”指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用以配合三纲,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主要指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学习新课】、 导人新课: (1)1839年7月,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咀酗酒行凶,打死村民。林则徐令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遭到拒绝.义律反致函林则徐称自行处理罪犯是“按照本国之律例”。林则徐援引了《各国律例》,揭穿了义律的谎言,维护了中国主权。此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知识分子不断探索西学,他们提出的主张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学们,你了解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吗?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为了中国的富强,你会如何做呢? (2)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 问题l: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 问题2: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教师投影人物插图。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 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在开眼看世界中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请看书简介两位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林则徐:①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 ②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前后,组织编写《四洲志》,了解西方情况。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但多数还停留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层面上.不是很系统。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谋求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兴起洋务运动,出现了体用之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什么是“体用”?“体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实现自强求富。 19世纪60年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潮?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较广泛的层面传输进来,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当时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如何维护清朝统治的问题上出现了倡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派,他们在继承和发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基础上,大力创办洋务企业,以实践行动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概况我们在经济成长历程一书中已学过,一起回忆。 提问: 1.洋务派提出挽救清王朝统治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实现自强和富强。 2.与19世纪40年代的西学活动相比,这一时期的西学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继承:主张“师夷”之长技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发展:西学内容从军事技术扩展到工艺技术和学堂教育,并付诸实践,兴办洋务,开展洋务运动。 3.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本质如何? 焦点是是否学习西方技术。 本质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在此基础上,提问:综合分析洋务派西学活动的特征。 1.继承“师夷”的思想,由技术层面提高到学习运用阶段上。 2.但不改变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纲常伦理等,即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上。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 过渡:1.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没有,是远远不够。 2.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一)早期维新思想 分析填表(简单处理) 代表属于什么阶层?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中国进行变革维新,新在哪里?“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 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70年代出现?—原因 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尽管如此,对康、梁维新思想有何影响?—意义 (二)维新思想的发展 过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代表: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联系进化论)已经属于名正言顺的什么阶级? 2.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更具体、更系统。请学生列举:反对封建专制。实行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补充:1.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 2,实践活动:戊戌变法……。 3.19世纪90年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有了质的飞跃,其政治活动震撼中国大地,分析其原因?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⑧西学知识的广泛传播。 ④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4.维新思想推动下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什么? 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 启迪后人的。 【课堂合作探究】 你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 认识思路提示:可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和所处的时代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来考虑。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认识思路提示:从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洋务派再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张来概括总结。认识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感悟近代思想界求索的艰难。 【读史感悟】 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除l『林则徐、魏源外,还有一人—徐继畲,请同学们阅读下列史料: 徐继畲(1795年~1873年)山西五台人,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使和广西浔州知府。1848年出版了亚洲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瀛环志略》。尤其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立国史、政治制度,特别是华盛顿的功绩。后来,徐继畲被削职为民。宁波维新人士张斯桂,知道了此事,就把这事告诉了他的美国学生丁韪良。丁韪良知道美国政府在海外征集与华盛顿纪念碑有关的物品,于是他们找来一块上等石碑,将《瀛寰志略》有关华盛顿的评论文字刻在上面。具体文字如下:“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1853年,丁韪良他们把这块汉字石碑送到美国,赠给了美国华盛顿纪念馆。 根据史料,评价开眼看世界的又一代表—徐继畲,思考他被削职为民的原因,并形成100字左右的小习作。 分组讨论,教师予以指导:作为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与林则徐、魏源一样,其思想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启迪人们放眼寰球,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当然也被顽固势力所不容。 按小组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wzq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