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6年11月18日,甲公司与华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17年2月1日向华山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300台,每台成本1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6年11月18日,甲公司与华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17年2月1日向华山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300台,每台成本1
admin
2018-06-20
57
问题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6年11月18日,甲公司与华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17年2月1日向华山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300台,每台成本1.4万元。2016年12月31日该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税费为每台0.05万元。则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机器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选项
A、1625
B、1775
C、1820
D、1885
答案
B
解析
有合同部分:存货的成本=1000×1.4=1400(万元),可变现净值=(1.5—0.05)×1000=1450(万元),故期末账面价值为1400万元;无合同部分:存货的成本=300×1.4=420(万元),可变现净值=(1.3—0.05)×300=375(万元),故期末账面价值为375万元。则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该批机器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1400+375=1775(万元),选项B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A0g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财务与会计题库税务师职业资格分类
0
财务与会计
税务师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项目中,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有( )。
某上市公司20×7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0×8年4月10日。公司在20×8年1月1日至4月10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是( )。
2008年1月1日,乙建筑公司与客户签订一项固定造价建造合同,承建一幢办公楼,预计2009年6月30日完工;合同总金额为160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14000万元。2009年4月28日,工程提前完工并符合合同要求,客户同意支付奖励款200万元。截止
某公司于20×7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0元发行了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7%的可转换公司债券30万份,利息每年年末支付。每份债券可在发行1年后转换为200股普通股。发行日市场上与之类似但没有转换股份权利的公司债券的市场利率为9%,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某企业预测A产品的销售数量为2500件,该产品单位售价为22元,应分担固定成本15000元,目标税后利润为2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0%,那么,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变动成本总额应为( )元。
长城公司对20×8年1月8日发生的下列事项中,需要追溯调整的有( )。长城公司在对20×8年1月1日至4月20日发生的上述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后,应凋增原已编制的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金额( )万元。
该公司20×9年12月3日收到上月采购的甲材料并将其入库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该公司20×9年12月份的甲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
该公司20×9年12月3日收到上月采购的甲材料并将其入库后应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该公司20×9年12月15日入库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甲公司采用销货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预计2009年的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预计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78%、1.2%、14.6%、0.7%,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若甲公司2009年计划股利支付率为6
随机试题
行政组织编制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q+H+的代谢去路
肾病综合征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下列哪项不属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下列关于历史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背景资料】某公司投资建设一幢商场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面积12000m2,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经过公开招标投标,乙施工企业中标。双方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2013—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价款的约定方式为固定总价,合
下列选项中,属于复式记账法的有()。
(2014·湖南)人的智力达到顶峰是在()
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组织和个体的不公正、不公平、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是政府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该观点源自管理理论中的()
★他已经写完作业了。()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