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
《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
admin
2019-07-10
51
问题
《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请分析:
什么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选项
答案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bj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7月,甲成立了一公司,宣称只要购买该公司999元的产品,便可成为“商务代表”,获取发展人员资格,并以发展人员的数量支付报酬。甲共引诱2987人参加并形成了五级“销售”网络,骗取财物总值200余万元。对甲的行为()(2013年非法学基础课单
下列情形中,当事人可以提存的有()(2013年法学基础课多选第28题)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期间的计算上,民法所称的包括“本数”在内的术语有()(2012年法学基础课多选第26题)
甲被依法宣告失踪,乙为甲的财产代管人。下列选项中,由乙从甲的财产中支付的有()(2017年非法学基础课多选第46题,2017年法学基础课多选第26题)
甲欲出售一辆汽车,乙向甲声称受丙委托购买该车,甲托人向丙核实,丙未予否认。甲遂将该车交给乙,乙将车开走后不知去向,甲向丙要求付款遭拒绝。此案的正确处理方法是()(2011年非法学基础课单选第23题)
(2010年真题)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情形。
(2012年真题)甲、乙互负债务,根据《合同法》规定,双方债务法定抵销的条件包括
(2013年真题)甲创作了一首歌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丁网站
(2011年真题)检察员甲在承办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时,接受一名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的家属5万元贿赂后弄虚作假,致使检察机关对该犯罪嫌疑人作出了不起诉决定。甲的行为
(2011年真题)依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中,可以抵押的是
随机试题
患者,男性,50岁,体育老师。游泳课时突然出现胸痛,休息后无缓解。呼叫救护车,医护到场后检查,BP90/60mmHg,R12次/分,神清,双肺呼吸音清,HR80次/分,偶可闻及早搏,EKG提示:V1~5ST段抬高,偶有室性早搏。回院途中,突然抽搐,意识丧失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控制菌斑的药物的特点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的手法有
患者,男,48岁。两乳内发现疼痛性肿物1周。检查:肿物大小约3cm×3cm×1cm,质地中等,有压痛,位于乳晕中央,界限清楚,可移动。应首先考虑的是()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Acos(at-bx)(a,b为正值常量),则()。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若有毒、有害等危险勘察现场作业需要看守时,应由()安排人员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近日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以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 这项业务也可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究其实质乃是一种通过住房反按揭以为居民养老
要对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即使是地区性的,也一定要走进现实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绝不能凭空臆度。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建立有关的理论,不能没有现实资料,以供验证理论之用。所以()。
元代曾在法律上将境内之民分为高下四等,实行同罪异罚的原则。 (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