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的公诉审查制度.(中南财大2005年研)

admin2014-12-08  22

问题 简述我国的公诉审查制度.(中南财大2005年研)

选项

答案(1)公诉审查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公诉审查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依法进行庭前审查,并决定是否开庭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尽管公诉的提起未必会导致对被告人作实体上的处理,但作为刑事审判的一个必经的程序,公诉审查程序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不但关系到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乃至人身安危,也关系到整个审判程序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公正性和经济性。 (2)公诉审查制度的缺陷 ①现行的公诉审查程序难以有效防止“不当追诉”的发生。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一般认为,只要检查机关的起诉书内容完备,附带的证据材料符合法律的要求,法院就必须开庭审判。至于检察机关所掌握的有罪证据是否充分,被告人的罪行能否得到证明,法院均可弃之不问。这使得检察机关的起诉事实上具有了直接导致审判的效力。而且,即使检察机关的起诉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也无权将案件驳回。即使起诉需要移送的材料不充足,法院也只能要求检察机关补充材料,而不能拒绝开庭审判。因此,事实上排除了司法权对公诉权的程序制约,这不仅降低了司法权的地位,也降低了诉讼程序防止不当起诉,及时终结错误追诉,保护被追诉人权利的能力。 ②我国的公诉审查程序必然导致法官产生审前预断。为了实现预审与正式庭审的真正分离,防止庭审法官产生预断,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曾担任本案预审法官或审查庭法官的人员不能担任审判法官。在我国,从客观上来看,现行的公诉审查使法官在开庭前阅卷的范围可能会得到缩小,因而一定程序上也确实有利于防止法官产生庭前预断。加上,在我国,法官与检察官同属司法战线,双方本来就具有一种先天的信赖感,所以法官往往偏重对公诉方意见的采纳。这种不利于被告方的预断一旦产生,被告人事实上就被剥夺了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 ③我国的公诉审查程序完全排除了控辩双方的有效参与,背离了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由各级法院进行的整个庭前审查程序中,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81条只规定了人民法院对起诉书中是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进行审查,至于应当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审查,则语焉不详。实践中,我国的公诉审查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接触,因为,法官所接触的一般是控方证据,并且大多是证明被告人的有罪证据。不仅容易预先产生不利于被告人的偏见,也使法官失去了中立性,从而背离了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而且,让那些与案件的结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参与到裁判制作过程中来,使其有机会提出自己一方的观点、主张和证据,有能力对裁判者的结论施加积极的影响,本身就是公正审判的最低标准之一。 ④我国的公诉审查程序的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保障正式庭审的顺利进行。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案件在正式开庭审判前,通常要经过一个具有案件分流功能和旨在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预备性审查和准备阶段。与其他国家的审前准备程序相比,我国的公诉审查程序的功能显得过于单一,各级法院在公诉审查程序中,所关注的也只是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是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是否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而几乎完全忽视了庭前准备必须具有的整理和明确讼争要点的功能、证据排除功能和特殊证据的提前通知和检验功能。这显然直接影响着法庭审判的顺利进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lZx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