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开发商将一套别墅分别卖给了乙和丙,因资金紧张甲又将该别墅抵押给了丁。因别墅未交付,甲又将该别墅租给了戊。因买卖、抵押、租赁而发生纠纷。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甲与乙、丙的合同未进行预告登记,与丁的抵押办理了登记。甲再将房屋租赁给戊,且办理了租赁登记。在租赁
甲开发商将一套别墅分别卖给了乙和丙,因资金紧张甲又将该别墅抵押给了丁。因别墅未交付,甲又将该别墅租给了戊。因买卖、抵押、租赁而发生纠纷。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甲与乙、丙的合同未进行预告登记,与丁的抵押办理了登记。甲再将房屋租赁给戊,且办理了租赁登记。在租赁
admin
2014-02-08
71
问题
甲开发商将一套别墅分别卖给了乙和丙,因资金紧张甲又将该别墅抵押给了丁。因别墅未交付,甲又将该别墅租给了戊。因买卖、抵押、租赁而发生纠纷。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甲与乙、丙的合同未进行预告登记,与丁的抵押办理了登记。甲再将房屋租赁给戊,且办理了租赁登记。在租赁期届满前,丁欲行使抵押权,因租金支付及抵押权的行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如果丁未通知戊,戊将租金交付给甲,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租金
B、如果丁通知了戊,戊应将租金交付给查封房屋的法院,抵押权的效力及于租金
C、因租期未到,抵押权的行使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D、虽租期未到,抵押权的行使不受租赁合同的影响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涉及先抵后租的相关问题。甲与乙、丙虽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房屋未交付给乙、丙,故甲与戊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是有效的。甲与丁虽然签订了抵押合同且办理了抵押登记,但抵押权的存在不影响甲与戊之间的租赁合同的效力。依照《物权法》第190条之规定,在先抵后租的情况下,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经登记的抵押权,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依照《物权法》第197条之规定,对于抵押权期间人民法院扣押的抵押财产,除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外,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法定孳息,故AB选项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AB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sh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乔青服装公司与七郎漂染厂之间因合同发生纠纷,向石厚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石厚市仲裁委员会组成仲裁庭审理此案。那么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裁决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限,不应计算哪些期间?
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生效法律文书,哪些是当事人不得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的?
甲向乙借款,将自己所有的受孕母牛出质于乙,质押期间,母牛产下牛犊。对于该牛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00年8月21日晚11时,原告徐某乘坐被告付某驾驶的出租车(车主为被告阔达公司)前往自己的住所。行车途中,原告的癫痫病突然发作,付某见状将其拖下车,弃于路旁,开车离去。原告认为,被告未能善意履行其基于旅客运输合同应负的义务,在原告发病时,置其生命、财产
图书馆清洁工刘某向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图书管理员丁某将其带回家的10册图书退还给图书馆。法院接受起诉后,经过审查,认为刘某与本案无直接利害关系,应如何处理?()
甲、乙、丙三人合买了一套机器设备。甲欲以5000元的价格转让自己的份额。丙表示不要,乙未置可否。3个月后,丁愿意购买该份额,甲允诺,并接受了丁交付的5000元款项。此时甲父知道此事也欲购买该份额,甲又与其父签订了转让份额协议。这时乙、丙也分别向甲表示,欲购
章某作为马某的债权人,对马某的债务人林某提起代位权诉讼。马某作为第三人对章某的债权提出异议。经法院审查,异议成立。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下列何种民事诉讼案件的生效判决,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
周某是某电视剧创作中心的编剧,2004年他按照该中心制定的创作计划,在中心的资金支持下,完成了一部长篇历史剧剧本。双方对该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未作任何约定。根据《著作权法》对作品著作权归属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随机试题
羟基一定是供电子基。()
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督察并要求企业在生产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时其卫生防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这项工作一般称作
下列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错误说法是
男,30岁,建筑工地上头部跌伤住院,观察意识不清,不能叫醒,但压迫眶上孔处有皱眉反应,其意识障碍程度可判断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些诉讼没有规定由被告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18年2月末A产品400件,每件实际成本为1.2万元。本月末A产品的市场售价为1.5万元/件,预计销售过程中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0.5万元/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产品本月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万元。
在探讨文本的解读方法时,中国的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方法,这位思想家是()。
关于假释考验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