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在S村,说起“喜庆堂”,妇孺皆知,大人们直竖大拇指夸赞,孩子们忙带路领来人前往!“喜庆堂”是S村2014年投入使用、鼓励村民移风易俗的重要场所。  “去年为儿子操办婚事时,开始想自己办,花费不菲还很麻烦,思来想去一时理不清头绪。”S村61岁

admin2022-03-24  32

问题 给定资料
 1.在S村,说起“喜庆堂”,妇孺皆知,大人们直竖大拇指夸赞,孩子们忙带路领来人前往!“喜庆堂”是S村2014年投入使用、鼓励村民移风易俗的重要场所。
 “去年为儿子操办婚事时,开始想自己办,花费不菲还很麻烦,思来想去一时理不清头绪。”S村61岁的周任林说。后来,他找到村党总支书记周久海商量,最终在“喜庆堂”把儿子的婚事给办了。
 “亲戚朋友200多人,如果在家里办婚事,起码要请几十人帮忙,按照风俗要折腾3天。在‘喜庆堂’,一天两顿就结束了。”周任林笑着说,“婚事不仅办得热闹喜庆,还省了不少事,亲戚朋友都夸‘办得漂亮’!”
 前些年,当地村民攀比操办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一些人为了所谓的“脸面”,不惜举债办酒席,规模越来越大。“不能让这股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蔓延。”S村党总支书记周久海说,“要让老百姓既不丢‘面子’,又改变农村不健康消费的风气,只有移风易俗。”
 4年前,村组干部走村访户,对村民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消费方式。同时,在S村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喜庆堂”,专门承办村里的红白喜事。
 承包“喜庆堂”的是返乡能人钱文彬,他平时对外承接零散客人,村里则按照他承办红白喜事的数量减免部分房租。“除去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及房租、水电煤气费外,基本能持平。”钱文彬说,他并不指望靠此赚钱。
 在“喜庆堂”建成的同时,S村还动员那些有威望、有影响的老党员、老干部等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为村里红白喜事制订了办事标准,即操办红事不超过1天,操办白事不超过3天,每桌酒席花费不超过500元,烟、酒单价分别不超过20元和100元,份子钱不超过400元。
 S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袭白墙黑瓦。三层楼的底层,半是政务大厅,半是红字标示的“喜庆堂”。“我儿子在这儿办婚宴,特省钱!”指着牌匾,村民吴义松说。
 进入“喜庆堂”大厅里,二十余张桌子铺着大红色的桌布,简易而大气,电子显示屏、舞台等设施齐全。“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生活……”的宣传语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氛围。
 “喜庆堂面积大约200平方米。”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的古中举说,这块地方原来是村里举办活动、接待游客用的,经过装修、置办,成为了宽敞的办宴大厅。只要村民提出申请,就能免费使用这里的水电气灶、桌椅碗筷、屏幕音响等。
 可最初,吴义松还想在城里办婚宴:“就这一个儿子,还不风光点?”古中举得知,上门劝说:“进城要坐轮渡的,拖家带口多不方便!再说,城里租个大屏幕,就得七八千!吃饭店的酒席,哪有自己备料、亲戚帮厨划算?”
 吴义松没吭声。古中举再进一步:“你在饭店把门一关,除了亲戚,谁能瞧见你风光?在‘喜庆堂’办,村里人一走一过,还能凑个热闹。再把鞭炮放放,不比城里欢腾?”
 吴义松想通了。然而,当把新计划告诉女方时,又出现了插曲:外地的儿媳妇,在网上咋也搜不到“喜庆堂”,以为地方不怎么样,心里犯了嘀咕。直到她进了村子,看见“喜庆堂”宽敞明亮,墙上贴着不少村民的笑脸,才安下心来,点头同意。
 吴义松提交“喜庆堂”的使用申请时,古中举不忘提醒:“既然要在村里办,就得守规矩。酒席别超过10桌,每桌菜别超过500元,车别超过3辆……”
 2.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四合院院落宽绰疏阔、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大小空间分而不隔、互相渗透。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交流沟通便利,拉近了人心、增进了情感,生活气息浓厚,起居十分方便,彼此熟悉,相互帮忙,其乐融融。四合院为创造亲切和睦的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Z街道,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第一个整体开发建设的大型居住社区,常往居民有3万多户、常住人口达8.8万人,下设16个社区,有223栋居民楼。2018年以来,Z街道党员干部跟居民拉家常、交朋友、问需求,添加居民为微信好友、邀请他们进入每栋楼的微信群。加入楼宇微信群的居民数量超过5万,微信群覆盖了四分之三的居民。大家在群里注明了房间号,七成住户实名入群。一个楼宇群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家庭代表入群。这个群里,不仅有左邻右舍、物业人员、还有居委会的管楼干部,以及书记、主任等,辖区内的党员全部入群,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分片入群。
 Z街道办事处代主任说,居民入驻了微信群,让高楼变成了“掌上四合院”。街道有事、信息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推送到群内的每家每户,居民有诉求,也能在第一时间上达街道层面,日常生活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在群里解决,社区里的大事小情都通过“掌上四合院”找到了良策。
 Z街道党工委方书记说,以前,有的同志接到群众诉求,能拖就拖、能混就混。现在就大不一样了。群里的数字不会说谎,群里的问题都能追溯,干部的表现群里居民都在看着。市委组织部挂职干部小王说,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不再是朝九晚五、机关坐班式工作状态,而是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与群众建立了扁平化的直接联系,跟着问题走、带着感情干。
 Z街道的居民群众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四合院。”之前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楼上楼下都不知道是谁,这回进了群终于“对上号”了。以前是“长住对门不相识”,现在,曾经陌生的居民们在群里开始熟悉,邻里关系紧密了,遇到难事大家互相帮助,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社区真正成了大家的家。
 3.近年来,因为萌萌的体态、超高的颜值、诗意的名字,多肉植物俘获了大众的“芳心”,市场的需求迅速增大。多肉植物之所以能成为产业,电商功不可没。“我们必须要更加适应‘互联网+’这种新业态。”G县商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以前我们一般认为,因为植物单株价格低、运输易造成损毁、运费高昂等原因,包括多肉植物在内的花卉业不太适合电商模式,但数据告诉我们这种想法其实不对。”G县多肉产业主要集中在景天科多肉,品种较单一。“大家都卖桃蛋这一个品种,就相互踩价。现在我们这儿的桃蛋已经降到8毛钱一株了,可还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这可怎么办哟?”说到销售,多肉种植大户老王一筹莫展:G县多肉植物滞销率约为40%,而多肉的销售旺季主要在春秋两季。以前花农们通过降价促销基本能全部出货,但现在这个策略似乎失效了。“有的种植户只是‘抓一把、赶紧跑’,只想快点回本赚钱,我们G县多肉的招牌怎么能打响哟?”老王嘟囔着。
 “我们是‘多肉大县’,却不能算‘多肉强县’。”G县多肉协会副会长老叶强调,“国内标准化要求不高,主要依靠品相吸引消费者,因此精致、小巧、色彩艳丽是多肉生产的目标。我们县由于小农户型生产者居多,产品区域差异明显,品相参差不齐,规格难以统一。”
 “其实我们G县的土壤和气候是适合大部分多肉植物的。”一位园艺专家在一次花博会上对记者说道,“目前,我们县的多肉种植是以小农户为主,真正企业化生产的极少。而且即使是企业化生产,也是往往在某一个品种的量上面下功夫。一旦市场饱和,恐怕他们也难以应对。此外,我们的多肉种植起步不算晚,但整个花卉产业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个体种植户缺乏经验,不知道在水土上做文章、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多下功夫。吃到盲目扩建的亏后,要么改种其他花植,要么干脆迁居外县另起炉灶。”
 近年来,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G县以多肉植物种植为龙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仅让小城变美了,也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多肉强县”,还被评为全国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城之一。它是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呢?
 C县看准多肉植物消费趋旺的态势,先行一步、快人一招。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高位谋划、全面升级,开始以多肉植物为核心元素打造“多肉强县”。G县以多肉植物培植园为依托,将多肉植物的“触角”深入1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都建设一个多肉植物种植点,构建“一镇一品”“多肉拓植”新格局,让多肉植物产业扎根于民、赋利于民。目前,G县多肉植物种植面积已达50000亩,种类丰富,品相俱佳,畅销全国,年产值近20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肉强县”。
 小谭是G县多肉种植的领军人物。他在本县开始发展多肉产业时就作出准确判断:多肉植物并不算稀缺,入行门槛低,种植成本小,而且往往是去年种,今年就能见效果。所以主要拼的不是产量,而是产业链和产品质量。G县多肉产业发展必须在走精品化道路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精品的多肉并不一定是指它的品种有多好,而是需要将多肉状态打理得比较好,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客户种植多肉一般需要专门的土壤、造型别致的盆器以及数种花肥。在多肉爱好者圈里有一句著名的自我调侃:我买的土比肉费,盆比土贵,肥比盆贵。经过充分的调研,G县决定从2019年起,以打造多肉产业“一镇一品”为契机,进一步整合配置多肉产业资源,明确全县各乡镇在多肉产业的专攻领域。
 “我们镇就是专门负责烧制最近十分火爆的爆裂盆的。”小斐拿起一个制作精良、造型古拙的爆裂盆,“这么一个小盆能卖到将近20元呢。比一般的多肉花盆贵了将近2倍。”她继续介绍着:“由于客户在网上选购多肉时,一般都希望肉、土、盆、肥一口气置办齐全。以‘XX元包邮’买到手。我们就加入了县里面向电商客户推出的‘多肉+花盆+专用土+花肥’的套餐计划,不仅不用为包装费、运费操心,还能分红,连带着自家的其他订单都能享受快递费优惠,这既能抱团取暖,也能单打独斗啊。”
 多肉小植物,产业大文章。为了促进产业良性发展,G县从源头抓起,让多肉生产更加趋向于标准化、工厂化,使得多肉植物产品丰富多样。“只要是我们卖出去的多肉,不管是普通品种还是稀有品种,都是高品质的。”小谭不无骄傲地说道。他还带领着村民将自己学的园林设计融入到多肉种植中,通过不同多肉搭配设计出了多种造型别致、创意十足的盆景,提高了多肉附加值。而就在今年,小谭不仅被评为“市级农村实用人才”,还成功申请到了省级研究课题——X地区屋顶绿化与多肉植物应用研究,这让G县种植户们更受鼓舞。
 “去年的多肉市场异常火爆,我们的销量非常好,多亏了这笔贷款支持啊。”种植户老江激动地说道,“我们种植多肉啊,不仅有低利息贷款,他们还专门为我们推出了‘整贷零还’业务,这让我们的压力小了不少。”
 G县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电商。G县人不仅会种多肉,更会卖多肉。2月,正是多肉快速生长的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花卉销售受阻。G县通过邀请网络平台网红主播带货,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大大降低了损失。“盆栽多肉线上销售的比重明显提升,尤其是直播销售这一模式,已达到了一定规模,我们一天的营业额在三万元左右。”种植户大华介绍道。G县还多次组织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对大棚种植进行指导,解决多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对接市电商服务中心,组织线上销售培训,拓宽销售渠道,帮助种植户解决销售难题,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多肉种植户们越发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小小的多肉植物在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催生了G县旅游产业的萌芽,吸引了不少多肉植物爱好者专程到G县观赏、购买多肉植物。G县顺势而为,以建设森林公园、田园综合体等旅游元素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的“旅游小城”品牌。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建有多肉主题咖啡馆、多肉植物科普区、多肉DIY体验区、儿童游乐区和多肉展销区等配套设施。
 4.“垃圾分类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F市农环办韩主任告诉记者,目前F市农村共开挖了205处堆肥垄,像菜叶、瓜皮、树叶等可腐烂垃圾就在此消化堆肥。除了堆肥利用外,F市还对可回收物做到应收尽收,鼓励各乡镇(街道)成立废品回收网点,印制便民服务卡,建立回收台账。同时,F市对有害垃圾进行了无害处置,通过收集、中转后,由专业公司集中运送至有害垃圾处置厂,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置。2017年9月起,F市停止了生活垃圾填埋的处置方式。利用当地水泥公司的水泥窑高温煅烧,实现了其他类生活垃圾处置的减量化和无害化。
 “社区垃圾治理,政府要舍得投入。”韩主任说。2017年F市财政投入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环境治理,通过政府性投资项目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域垃圾治理: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同时,K省省会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各乡镇(街道)也设立了专项经费。2019年,F市财政投入用于环境治理的经费达8200万元。
 韩主任表示,近年来,政府修订制定了《F市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意见》《F市社区生活垃圾治理和环境整治考核奖惩办法》《F市社区生活垃圾全域治理巡查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双月检查考评机制,通过严格考评,兑现奖惩,促进了全市社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始终保持在高质状态。截至2019年5月,共有13家保洁公司承担着全市17个乡镇(街道)的环卫作业服务,配备了保洁员2514名;全市160个村(居)实现垃圾分类试点全覆盖,已有524个自然村落实了垃圾分类。
 老马的照片和小本子清楚地反映了F市社区人居环境的改变:最初骑行一小时能记录十几处卫生死角,而现在常常几个小时也发现不了一处。老马义务督查员的身份也面临着“退休”的风险。他高兴地告诉记者,“F市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现在不仔细去找,很难看到卫生死角了。社区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社区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生活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一阐述,真的是说到了我这个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心坎上。”
 Q市N区花园街道南湖社区居委会余主任对记者说起十九大报告,心情激动。对余主任而言,传统行政式的社区管理方式,曾让她疲于奔命还难有效果。“曾经一年时间里收到群众诉求1600件次,这让社区工作更加难做。”据余主任介绍,南湖社区紧邻商圈,辖区有企业300余家,居民住宅楼81栋,居民6260户,人口24664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曾经的南湖社区,存在城市建筑陈旧、商贸门面混乱、居民房屋老旧、道路交通拥堵、活动场地有限、流动人口复杂等突出问题。
 N区作为主城核心区,肩负着老城区更新和社区开发的双重职责,加上80万常住人口中有30万农转非安置人口和进城农民工,还有近30万流动人口,新老市民的融合和服务,成为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古楼湾片区有55栋20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分属古楼湾和华大亭两个社区,周围被四条主干道包围,没有围墙。社区人员流动大,管理难度高。
 N区花园街道党工委李书记说:“只强调加大投入和权利赋予,没有相应的责任共担和公平的投入机制,政府投入再多,群众满意度也不会随之提高;只强调自上而下的精细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政府管得再细,群众认同感也不会随之上升:只强调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同步推进社会建设,城市发展再快,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会随之减少。”N区发现,来自基层社区的有效治理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该由政府办的公共事务,要全力办好;该由社区处理的事,要在自治的前提下,依法办得让群众满意;属于社区居民自己家的私事。由社区引导,主要由私人办好。
 2013年,N区峡口镇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个体的事,群众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费用。这样实施下来的结果是,群众对所办的事更加积极,更加用心,对所办的事也更加满意。
 2017年,为了培养群众自治意识,N区在总结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治理“三事分流”工作法,其主要创新点是建立了一套科学划分“三事”,明确各自权责的机制。“大事”是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村(居)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村(居)委员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私事”是村(居)民个人事务,由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为保证“大事”和“小事”等公事能够办好,区里还建立起由政府资助为引导、社会捐赠为主题、居民出资为补充的社区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目前已接受捐赠3300多万元。这一基金会成立3年多以来,已直接投入1700多万元,整合社会资源4000多万元,持续推进社区公益活动和自治项目800多个。
 古楼湾社区的九龙花园是一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200余户居民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性不一,加上长期无物业管理,小区内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群众怨声载道。街道社区管得越多矛盾似乎越多,管得越细群众意见反而越大,这是N区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干部们普遍存在的困惑。在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然而,公私不分地由政府包揽一切事务,不仅会让群众产生依赖思想,还很难让群众事事满意。如今,民生投入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如何让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基层管理越来越细,基层干部越来越忙,如何让群众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如何让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多?这对社区治理的工作有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九龙花园引导居民自治,组织成立了楼委会、议事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议定出《小区楼规民约》等5个制度规则,形成了“小区事、大家议、协商办、共监督”的自治管理流程。经过居民议事协商,由每户居民出资30元,公益事业发展基金支持2.5万元,街道配套1.8万元,改善了小区的出行等设施,同时组织志愿者对绿化等进行完善,有效地改变了居住环境。古楼湾片区安装摄像头需要28.5万元,社区两个月内召开听证会、协调会30余次,让居民充分表达意愿,最终达成“居民出、社会筹,自己事情自己办”的共识,3327户居民(91%的参与率)出资7.2万元,社会单位支持19.6万元,在重要路口、案件高发区安装摄像头73个,使年均发案率同比下降45%,居民安全感大幅上升。近几年来,N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区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四合院”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理解准确、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50字。

选项

答案 通过“掌上四合院”搭建交流渠道,实现了当年四合院邻里关系紧密、各方分而不隔的生活状态,具体表现在:  1.实现共建共治。能够快速精确推送政策信息,反馈群众诉求,有效征集群众建议,在群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区的大事小情。  2.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居民线上反映问题,街道社区线下解决,改变干部做事拖沓的习惯。  3.改变干部工作方式,与群众建立扁平化直接联系。监督社区建设,及时公开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会,带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4.居民之间能够互相熟悉,关系紧密,互相帮助。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zfD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