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admin2021-12-03  3

问题 试述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

选项

答案(1)洋务学堂的兴办 ①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以自救,兴办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务学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技术实业学堂。 ②洋务学堂的新特点:它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教学内容以“西文”“西艺”为主;教学方法上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组织形式上有分年的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 ③洋务学堂因根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它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学校之间很孤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下,不放弃学习四书五经;管理上有封建官僚习气,关键管理环节受洋人挟制,影响学堂正常办理。 (2)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①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是在容闳的倡导下成行的,他们于1872年前往美国留学。其中就有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幼童留美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 ②留欧学生的派遣主要是依据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建议,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留欧学生将近代中国军舰制造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他们也成了近代海军重要将领的人选,为近代海军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评价。 a.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代海军的重要将领骨干: b.将中国近代军舰制造技术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c.为近代中国海军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d.留欧学生的影响不局限在海军实业,在外交、实业等其他领域均有建树,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代实业人才。 (3)“中体西用” 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张之洞认为,“中学”是关于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等的学术,“西学”是关于西政、西艺、西史的学术。以“中学”之体主导“西学”之用,而以“西学”之用补充“中学”之体。 ①历史作用 a.“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有效的论证,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 c.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近代学堂兴起并向欧美派遣了留学生,这些措施都为封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历史局限。“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1c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