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资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1.10月11日下午3时5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

admin2012-10-19  27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资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1.10月11日下午3时5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2.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给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较为自由的活动空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城乡二元结构似乎会消失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城乡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在就业、求学等方面,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
   3.现行户籍制度是为了配合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而推出的,其最大初衷是认为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而非追求利润。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不仅要抓生产,还要包分配。因此,在制定生产计划之前,政府得搞清楚人民的需求,以免出现生产过剩。
   限于物资短缺之苦,政府只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中国是传统农业社会,一般认为农民能够自给自足。因此,户籍制度以往总是严格限制农村人迁入城市,防止城市人口膨胀,以达到减轻政府负担的目的。
   4.去年媒体报道的一个父亲摔死婴儿的新闻至今让人愤慨。据悉,43天里,刘瑞良四处奔波为新出生的孩子上北京户口。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元旦之夜摔死了满月不久的小生命。悲剧主人公刘瑞良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妻子是外地人,按当时政策,自然无法为儿子落户。这起悲剧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把悲剧的发生归咎为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如今,北京市允许孩子随有北京市集体户口的父亲落户,不知道是否与此事件有直接关系。但无论如何,民间要求户籍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在这一前提下,北京市的户籍改革显然有些缓慢——民间千呼万唤,户籍改革步履蹒跚,远远没有达到公众的期望值。
   5.6月1日起,太原市将不再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而统称为“居民户口”,并进一步放宽了民营企业人士、购买商品住房者、高学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等人员的落户条件。
   此次太原市户籍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方式,建立全市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投资者参与太原市经济建设。今后,太原市将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和“居民户口”管理制度,对于各类户口实行按规定条件准入制度,进一步放宽各类人才和投资者户口准入条件。为此,太原市公安局根据《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了实施细则,在申报渠道、所需材料、审批时限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6.不久前的一项调研显示,广东省农村有38.4%的人患病后未就诊,26%的人需要住院治疗而未住院,“部分群众因为没钱到医院看病,常常小病忍,大病拖”。医疗保障制度缺失已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生病一住院,一年就白干’,这是广东省部分农村医疗的真实写照。”“医疗保障是个社会安全机制,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大问题”。省政协委员、曾任广东药学院院长的梁仁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几十年前,我们曾经用极少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占人口90%以上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这是我们优良的传统之一”,梁教授说,“1971年、1972年,广东省每年优选几百人到广东药学院培训,他们有很好的经验,有优良的医德,我们要提高的只是他们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
   梁教授还提到,优良的医德是赤脚医生的重要特点之一。“‘医生不医自家病’是行规,但’赤脚医生’顾不了这些,他医治的全是自家人、亲戚和邻居,不但自己为他们看病,还要陪他们到医院看病,他们的医德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自发而成的。”
   在上世纪70年代,梁教授多次随医疗队到农村驻扎,因此对“赤脚医生”行医的艰苦环境也有着切身的体会。“有些地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晚上出去看病,只能打火把。”“如果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考虑进去,当时农民所得到的医疗保障比现在是要好一些。那时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得到治疗,而大病城市也照样治不了,因此城乡医疗条件的差别非常少。”梁教授说。
   “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初期。“集体经济解散了,他们不再分享工分,也就失去了依托”,梁教授解释说。从此以后,市场先把合作医疗培养起来的“赤脚医生”按“市场化原则”改造为自食其力、自负盈亏的“乡村医生”。
   1999年5月1日,我国首部《职业医师法》实施,规定医师都要经过考试和持证上岗。梁教授说,这又从制度上去掉了“赤脚医生”的根基。但是,农村规模庞大的“赤脚医生”中有一些经过培训、考试等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
   “事实证明,不管是‘赤脚医生’也好,乡村医生也好,中国农村缺不了最基层的医生,他们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的‘网底’,目前的乡村医生某种意义上是‘赤脚时代’的回归”。
   7.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常说我国以7%的土地、8%的淡水养活22%的人口,这些数字本身就凸显了我国的生存压力。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我国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
   8.环境恶化已对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严重挑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研究员指出,近五十年来,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过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气候也发生了气温升高。干旱、洪涝、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强度增多增强的明显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也出现了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面积减少、沙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山地灾难增加、海平面上升等剧烈变化。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深化和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建设,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使全面建设小康礼会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内容上更加系统和完整,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容更加有机地联系起来。没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和经验,从而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新的更高的阶段提供更加和谐、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稳定有序的社会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的整个过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强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科学发展的基本观点,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没有社会的安定和谐,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要把它们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整个过程。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举措,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币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在防止和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弊端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诸多重大问题,如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共事业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都是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的。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力图缓和经济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如何不能克服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造成的单个或局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论如何不能摆脱追逐超额利润的破坏性后果和根本局限。所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为了避免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为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开辟新的途径,积累新的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和拓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整个过程。我们党是在正确判定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间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战略高度,提出和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礼会重大任务的。这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高度统一,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高度统一,坚持治国方略与治党方略的高度统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着力提高六种本领,即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这六种本领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整个过程,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三、申论要求

阅读资料,对下面给出的各项观点进行分析。
A.应该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来直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B.暂住制度是一种歧视性管理手段。
C.一些地方给少数人以特别政策落户口是违背户籍改革宗旨的。

选项

答案A.对一个城市的政府而言,户籍制度依然是力保地方经济繁荣的尚方宝剑。改革户籍制度意味着,各地市政府要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满足因城市人口增多而带来的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可见,要求地方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还存在很多要克服的难题。 B.因户口导致的待遇不同,并非户口管理本身造成的。登记暂住没有错,不能因为这两个字就废除它。各种歧视、区别都存在的情况下,把暂住证取消了,反倒对流动人口不利。发个暂住或者居住证,主要目的是证实你在此居住,方便生活和联系,没有别的功能。 C.实施户籍改革的目的在于,彻底打破户籍束缚,剥离搁绑于户籍之上的相关“户籍特权”,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维系最大限度的社会公平。可是,从一些地方的户籍新政来看,却是站错了“起点”。给少数人以特别政策落实户口,而这少数人本身就是相对“强势”的人群。如此一来,户籍制度原有的不合理的“特权价值”本质上看并没有淡化,只是扩大了受益的层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4f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