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设备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因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加工设备的任务,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乙公司之间的设备加工合同关系。关于本案所涉及诉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设备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因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加工设备的任务,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乙公司之间的设备加工合同关系。关于本案所涉及诉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dmin
2014-10-16
41
问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设备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因乙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加工设备的任务,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乙公司之间的设备加工合同关系。关于本案所涉及诉的种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选项
A、确认之诉
B、变更之诉
C、形成之诉
D、给付之诉
答案
B,C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理论.确认之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请求。变更之诉,也称为形成之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消灭或者变更某种法律关系的请求。给付之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处责令义务人履行文体义务,以实现实体权利的请求。本题中,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与乙公司之间的没备加工合同关系属于变更之诉,即形成之诉,因此,选项B与C是正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7h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2007年4月2日,王某与丁某约定:王某将一栋房屋出售给丁某,房价20万元。丁某支付房屋价款后,王某交付了房屋,但没有办理产权移转登记。丁某接收房屋作了装修,于2007年5月20日出租给叶某,租期为2年。2007年5月29日,王某因病去世,全部遗产由其子小
甲厂将生产饮料的配方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乙通过化验方法破解了该饮料的配方,并将该配方申请获得了专利。甲厂认为乙侵犯了其商业秘密,诉至法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某县政府与甲开发公司签定《某地区改造项目协议书》,对某地区旧城改造范围、拆迁补偿费及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宜加以约定。乙公司持有经某市政府批准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第15号地块,位于某地区改造范围。甲开发公司获得改造范围内新建的房屋预售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开预
某国有公司出纳甲意图非法占有本人保管的公共财物,但不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和所知道的密码,而是使用铁棍将自己保管的保险柜打开并取走现金3万元。之后,甲伪造作案现场,声称失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秦某租住江某房屋,后伪造江某的身份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将房屋卖给不知情的吴某。房屋登记部门办理过户时未发现材料有假,便向吴某发放了房屋所有权证。江某发现房屋被卖时秦某已去向不明。江某以登记错误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登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关于对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缺席判决,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公司董事违反公司法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依我国票据法规定,下列有关汇票记载事项的哪一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随机试题
男,50岁,有慢性乙肝病史已30年,半天来呕血4次,量约1200ml,黑便2次,量约600g,伴头晕、心悸。入院查体:血压8/6kPa(60/45mmHg),心率180次/分,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此病人初步考虑是()。
A.血尿B.蛋白尿C.脓尿D.多尿E.少尿或无尿急性肾炎最具特征的尿异常表现
2011年7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
根据我国《专利法》,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为()年。
票据贴现属于()。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电子表格的制作》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内容。其主要包括:Excel的启动与退出;Excel的窗口组成;工作簿、工作表的概念及其关系;单元格的概念及表示:数据的输入和修改等内容。Excel与Word属于同一家族,本身有
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于在_______年_______举行。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谈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材料一:“甲盗,赃值千钱,乙知其盗,受分,赃不盈一钱。问乙何论?同论。”——《法律答问》材料二:“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