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地方自治。

admin2014-01-07  21

问题 清末的地方自治。

选项

答案地方自治是西欧市民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加城市政权的产物,是西欧民主政治的表现。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西学东渐,地方自治思潮传入中国,在清末最后几年地方自治思潮走向实践,在中国宪政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末地方自治兴起和发展的原因:(1)清末皇权弱化和政府统治被削弱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皇权遭弱化,统治被削弱。与此相反,地方督抚实力大增。清末皇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勃兴,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基础。(2)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商阶层的壮大,他们成为推动地方自治的重要力量。(3)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为地方自治运动莫定了思想基础。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地方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思潮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统治阶级部分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渗透到清廷的政治生活之中。 在全国上下要求实行地方自治的呼声中,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年以前,为绅商自发倡办或由官府督导试办的阶段;1909年以后,是在清政府的统筹规划之下,全面推行的阶段。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规定先行在城区进行自治实验,嗣后再推至乡镇。为推动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于各省省城及各府厅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这就为地方自治做好了组织和思想基础。1910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风潮。 清末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革新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存在舞弊、刮民、铺张等现象,以及民众对地方自治的误解、无知和冷淡,加之财政困难,特别是清政府维护自身独裁统治的目的没有改变,从而限制了地方自治的成效。尽管如此,在一些地方,地方自治事业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总之,无论是从观念、行为还是政治结构方面,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而言均是一种初步和有益的尝试,其影响一直波及民国年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lU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