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实用职业技能
某井循环池井液增加量为△V=2500L时采取关井措施,立管(油管)压力pd=6MPa,套压pa=7MPa,原井液密度ρ1=1.20g/cm3;环空容积Va=23.93L/m,垂直井深日=3000m。试求:(1)侵入流体的密度(ρw)?并判断侵入井内的流体为
某井循环池井液增加量为△V=2500L时采取关井措施,立管(油管)压力pd=6MPa,套压pa=7MPa,原井液密度ρ1=1.20g/cm3;环空容积Va=23.93L/m,垂直井深日=3000m。试求:(1)侵入流体的密度(ρw)?并判断侵入井内的流体为
admin
2018-02-02
50
问题
某井循环池井液增加量为△V=2500L时采取关井措施,立管(油管)压力p
d
=6MPa,套压p
a
=7MPa,原井液密度ρ
1
=1.20g/cm
3
;环空容积V
a
=23.93L/m,垂直井深日=3000m。试求:(1)侵入流体的密度(ρ
w
)?并判断侵入井内的流体为气体、盐水或油气水的混合物?(2)地层压力(p
p
)、地层压力当量密度(ρ
当
)(重力加速度g取9.8m/s
2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选项
答案
(1)根据计算公式:ρ
w
=ρ
1
[(ρ
a
一ρ
d
)÷(10
-3
×g×△V÷V
a
)]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ρ
w
=1.20一[(7—6)÷(10
-3
×9.8×2500÷23.93)] =0.22(g/cm
3
) 又依据判断侵入流体性质的经验值,当计算值ρ
w
=0.12~0.36g/cm
3
,为气;当计算值ρ
w
=0.36~0.60g/cm
3
,为油气或气水混合物;当计算值ρ
w
=0.60~0.84g/cm
3
,为油、水或油水混合物。 本题计算结果ρ
w
=0.22g/cm
3
,小于0.36g/cm
3
,故判断侵入井内的流体为天然气。 (2)根据地层压力计算公式:p
p
=p
d
+10
-3
.g.ρ
1
.H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p
p
=6+10
-3
9.8×1.20×3000 =41.28(MPa) 根据地层压力当量密度计算公式:ρ
当
=p
p
/10
-3
.g.H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ρ
当
=41.28÷10
-3
×9.8×30000 =1.40(g/cm
3
) 答:侵入流体的密度为0.22g/cm
3
,经判断侵入井内的流体为气体。地层压力为41.28MPa,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为1.40g/cm
3
。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xLx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井下作业工(技师)题库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分类
0
井下作业工(技师)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
相关试题推荐
冲裁模按结构可分哪几类?
拱顶储油罐的主体结构由什么组成?
一般焊接接头有哪四种接头形式?
凝胶色谱法不能分辨分子大小相近的化合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需在()以上才能得到分离。
断续进样通过()方式提高采样精度。
用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一系列铁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时,按从稀到浓的顺序进行测量。
同一幅图样上,相同比例的各图样,应选用_______的线宽组。
PDCA循环是QC质量小组活动的规律(程序)中的四个阶段。()
水井酸化过程中要求高压、高速大排量将施工酸液挤入地层。()
化学堵水施工时,试挤用(),目的是检查井下管柱和井下工具工作情况以及欲封堵层的吸水能力。
随机试题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C.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长D.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E.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关于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包括()。
下列有关银行汇票的陈述中,正确的有()。
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由()主持。
你同同事一起现场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对象认为不合理,因而阻挠执法,与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和冲突,同时引发了不少市民前来围观。作为执法队员,你在现场会采取什么措施?怎么处理?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01—105题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1.4万元,比上年增加1.
设f(χ)=ln(2χ2-χ-1),则f(n)(χ)=_______.
文件系统的多级目录结构是一种______。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2.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2.DOCX)保存文档。【文档开始】全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城市天气高温(℃)低温(℃)哈尔滨阵雪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