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甲午战争到1945年间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影响。(南开大学2013年中国历史真题)

admin2017-09-01  59

问题 概述甲午战争到1945年间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影响。(南开大学2013年中国历史真题)

选项

答案(一)1894—1914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了巨额赔款,刺激了日本国内资木主义的发展。同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正确认识日本,中华民族开始了真正的觉醒。很多中国人企图通过学习日本以救亡图存,留学日本之风开始盛行。1900年,日本充当了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主角,并企图趁中国混乱之机占领福建,只是由于英、法、美的抗议和俄国对东北的占领,日本才放弃了占领福建的计划。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日本将从俄国手中夺取的旅大租借地命名为“关东州”,在租借地内实行日本殖民统治。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趁机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内蒙古与东北从中国领土分离出去,但由于中国人民的反对、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日本统治阶层的意见不一而失败。 (二)1914—1922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趁机出兵山东,夺取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把侵略势力从东北扩展至山东。1915年,日本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和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企图将日本的侵略势力再由山东扩展至全中国。1917年,段祺瑞组阁后,日本利用段祺瑞政府的财政困难,通过对段祺瑞政府的借款攫取中国权益,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西原借款”。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又与段祺瑞政府在1 918年5月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通过这两个军事协定,日本取得了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我国东北及内蒙古的特权。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拒不交还青岛,以此为导火线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蓬勃兴起。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最终也未被中国承认。 (三)1922—1931年。由于一战期间日本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在远东的势力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样便与美国在远东的势力发生了矛盾。美国为削弱日本在远东的优势,联合英法召开了有九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并于1922年2月签订了《九国公约》。日本在美英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放弃它在华的某些侵略权益,同中国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决定日军撤出山东,把胶济路归还中国。但作为归还铁路的代价,日本又从中国勒索了5300万金马克以上的赎金。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后,日本对华采取了激进的武力侵华政策。同年12月至1928年5月,公然三次出兵山东,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 (四)193 1—1937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公然武装占领了我国东北,并炮制了由日本操纵控制的“满洲国”,把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九一八”事变后,中日间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激化。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和各种地下组织,进行反抗日伪统治的斗争。全国各大城市也不断爆发反对日本侵略的抵制日货运动。1935年,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界同胞一致抗日。日本还试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通过1935年的《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进一步侵犯华北主权。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1937—1945年。日军占领华北后,一面在华北实行法西斯统治,一面继续进犯华中、华南,并在1937年12月占领南京,同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至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日本又推出了“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侵华方针。日本一面扶植汉奸汪精卫成立傀儡政权,另一面则对由共产党八路军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以“三光政策”为主的各种“扫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又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中条山、鄂北豫南、湘北和浙赣等战役,虽均以国民党军队败退为结局,但国民党政府在重庆一直存在,并未向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于9月3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7H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