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做题Ⅰ 材料1 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

admin2013-11-17  28

问题 选做题Ⅰ
   材料1
   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  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
   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新华网)
   材料2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  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交流,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摘自《人民日报》、《东方早报》)
   材料3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9月,日中双边贸易颇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 12.1%。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2.7亿美元,减少26.7%。  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摘自商务部网国别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2)分析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的寓意。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撮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
     英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  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摘自《纽约时报》)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 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 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效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选项

答案选做题Ⅰ (1)中日两国将全面发展在双边、地区及国际等各层次的互利合作;共同为两国、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双方亦可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并扩大共同利益,借此推动两国关系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2)中日双方的友好关系在地缘、民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基础,三个政治文件提供了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发展中日关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意愿。 中日之间仍存在着诸如意识形态、历史、台湾、海洋权益、经贸摩擦等问题,双方关系发展经历过并仍将面临风雨和曲折。 只要双方都严格遵循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民间交流,两国关系就能取得新的发展。 选做题Ⅱ (1)自然环境是包括气候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气候因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气候进一步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 (2)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错误的。“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中国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解析 选做题Ⅰ
该题考点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八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具体涉及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中日关系等问题。该题包括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该问题是对时政的考查。对于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在2007年4月温家宅总理访问日本时双方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的共识中有明确表述。第二问要求分析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的寓意。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尽管风在呼啸”隐喻中日关系曾经经历过风雨和曲折,‘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摩擦和争议,并且在将来的发展中也还会遇到各种问题;第二,“山却不会移动”则强调中日两国关系有深厚的根基,虽然两国关系存在风雨和曲折,但两国关系的根基不会动摇。在中日双方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必将取得新的发展。
选做题Ⅱ
该题考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具体涉及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等知识点。该题包括两问: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该问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叙述当前我们面临的气候变化的严峻现实,材料中提供了很多实例,如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等问题;第二,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问要求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这个问题也有两层含义,第一,正确认识“中国气候威胁论”,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第二,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这一问时政性比较强,考生结合我们国家的政策措施分析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hO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