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一创作经验,阐述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湖南师大2018年研)

admin2021-01-11  67

问题 结合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一创作经验,阐述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湖南师大2018年研)

选项

答案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过程。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艺术种类、不同的创作原则等等,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创作过程。但是,一般地来说,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精辟论述过的画竹过程的三个阶段:从“眼中之竹”——艺术体验;到“胸中之竹”——艺术构思;再到“手中之竹”——艺术表现。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所谓艺术创作的准备,主要是进行两大方面的准备: ①创作的材料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在艺术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的。亲自观察体验所留下的创作素材,要求优秀的艺术家深入到生活的漩涡、底层中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获得切身的感受和独特的发现。任何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即使是社会阅历非常丰富的人。何况一个人的一生仅有几十年的时光,而人类的发展史却是有一千多万年,其中人类文明史也有几千年,这就需要从间接的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 ②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 艺术家对生活(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体验和认识是有敏锐与不敏锐、深与浅、厚与薄之分的。一个具有雄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深厚的艺术创作素养与激情的艺术家,在观察和体验生活时,能够非常敏锐地从千姿百态的实际生活中一眼就看出哪些是具有审美价值和创作意义的事物,迅速地做出深刻的本质的理解,并产生各种艺术联想。这是由于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独特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结果,否则是不可能对生活产生艺术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的。而这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正是他所要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灵魂和生活力所在。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的萌生,是创作的精神准备。创作动机的触发,是推动艺术家进入实际创作过程的驱动力,是一种实践性动力。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引导下,通过艺术思维,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提炼、加工、虚构,在头脑中孕育成主客体融合的艺术胎儿——完整的艺术意象的过程。简言之,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因此,它既体现出艺术创作主体必须具有的丰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造性才华的作用,又体现出艺术家所赖以进行创造性构思的社会生活素材的重要作用。 艺术构思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①艺术胚胎的萌发和孕育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及其与社会生活媾结后而萌发出来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所掌握的创作素材的激发下,作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出要创作出一个以此素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作品的初衷。这个初衷就是由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创作愿望和客观生活素材相互碰撞和媾结而成的艺术胚胎,这个胚胎自然包含着由生活暗示出来的初步主题意向和粗略的有待不断发育的艺术意象的极不完善的雏形或极不全面的框架,甚或是一个极不完备的构想,或是虽有某种不可忘怀的题材萦绕于怀却是尚未理顺思路的一些断想。这个艺术胚胎和初步的粗略的不全面的艺术意象框架,是任何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构思都得首先经过的,只是萌发艺术胚胎的心态条件、胚胎形成及其时间的长短等具体情况各个不同罢了。这些不同程度的粗略的构想都有待于在第二阶段进一步具体化、完善化,使艺术胚胎逐渐孕育成熟起来。 ②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艺术胚胎——艺术意象越来越发育成熟,即越来越具体清晰,最后作者仿佛“全马在胸”“胸有成竹”了。当然,这种经过了进一步深思熟虑地构想出来的艺术意象,特别是长篇巨著的艺术意象,是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山穷水尽”的艰辛探索和艺术想象的,只有那“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作者,方能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意象的成熟。这种越来越具体清晰地表现出“全马在胸”或是“成竹在胸”的艺术胚胎孕育成熟的过程。大约采取三种基本类型来表现:a.多数情况下预先通过细致而深入的艺术思维(特别是其中的艺术想象)逐步形成“全马在胸”;b.在有了一个大略的故事梗概以后,便直接地边创作边紧张地进行艺术思维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全马在胸”;c.在久思不得其解,忽然艺术灵感大爆发,顿然悟出过去尚未完全理清的艺术意象而神速地达到“全马在胸”的境地,霎时间一切未接通的信息表象都接通了起来,形成非常具体鲜明的完整的“全马”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也就是说,艺术家将在艺术构思阶段内心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为可以感知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艺术构思是艺术表现的前提;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的发展、深化和物态化。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此可见,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即艺术体验(眼中之竹)、艺术构思(胸中之竹)和艺术表现(手中之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环环相扣,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但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三个阶段又彼此交错、穿插进行,很难截然分割清楚。因为艺术家对社会事物本质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深入体验,艺术构思往往也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即使已定下了大的框架。推翻原有的构想,重新返回头去再体验再构思,尤其对于大型的、复杂的作品,这样的反复更是屡见不鲜,不少成功之作就是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打磨雕琢后才得以完成。一些小型作品,虽然从表面看来是艺术创作主体的一挥而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而恰好显示了艺术家超强的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创作主体厚积薄发的一种具体表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j9a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