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admin
2021-01-11
24
问题
什么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选项
答案
(1)艺术思维的内涵: 艺术思维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 ①转化的原因: 因为塑造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艺术作品,需要有艰巨的认识和构思的过程。在这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作者对哪个方面认识不足,就需要转化到哪个方面去进行思维。 ②转化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形象思维是主线,自始至终都在捕捉艺术意象。但遇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创作的目的、主题、结构、人物性格等认识不足,或是遇到了困难,便随时转化到抽象思维方面。一旦解决了某个问题,便又转化到形象思维方面来了。也就是说,是不是要转化,主要是看思维的对象是否需要。思维的对象需要,大脑就会立即下令互相转化,不断出现需要,就不断地互相转化。由此也可以看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断反复转化的过程,就是两者互相促进和不断深化的认识运动过程,直至构思和创作完毕。 ③转化的特点: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遵循艺术美的规律转化包含着这样三层意思: a.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即不论是体验社会生活、艺术想象、还是深化主题等方面,都是按照理想化原则进行转化的,也就是说,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配合和转化的目的是使艺术意象向着理想化的目标发展(科学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要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遵循着表现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神韵的原则进行转化。 c.在选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运用生动而又精妙的艺术语言时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和对艺术语言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更恰当更精妙的艺术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抽象思维两者的不断转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w9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艺术硕士(艺术基础)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艺术硕士(艺术基础)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国际直接投资[宁波大学2018、2011国际商务硕士;山东大学2017国际商务硕士;天津商业大学2012国际商务硕士]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东北财经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深圳大学2011国际商务硕士]
技术进步对生产全球化和市场全球化的作用。[南开大学2014国际商务硕士]
某企业一栋厂房账面原价1850000元,已提折旧1200000元,现将其出售,售价920000元存入银行,按照售价的5%缴纳营业税,该厂房清理过程中用现金支付零星清理费用5000元,应付本企业清理人员的工资10000元,厂房清理完毕,结转清理净损益。要求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A组任选一题,论述字数在600字左右简要论述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简述书法艺术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山艺2019年研;曲阜师大2019年研;山东师大2017年研;聊城大学2016年研;江西财大2015年研;北城2015年研;辽宁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赣南师大2013年研;大连大学2012年研)
古典主义(中传2013年研)
感悟(中传2013年研)
随机试题
在Excel2010中,有关选择单元区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患者,女,28岁,已婚。月经50天一行,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治疗应首选()
甲声称自己的一张支票丢失,票面金额20万,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法院受理申请后,进行公告,公告期满无人申报权利,法院根据甲的申请作出判决宣告该支票无效。判决作出后,该支票的持有人周某从国外访学归来,他可以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几日内向法院起诉:(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政府性基金收入,其管理原则包括()。
H股的发行方式是()。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多极世界
十进制数126转换成二进制数等于
A、Therewerelawsthatprotectedtherightsofslaves.B、NobodyintheU.S.disagreedwithslaverybefore1800.C、Therewaspro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