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900千克,该零件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400元,一次订货成本5000元,单位缺货成本200元,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要求: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以及年最佳订货次数。
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900千克,该零件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400元,一次订货成本5000元,单位缺货成本200元,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要求: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以及年最佳订货次数。
admin
2018-12-19
52
问题
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900千克,该零件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400元,一次订货成本5000元,单位缺货成本200元,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要求: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以及年最佳订货次数。
(2)按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是否恰当?
(4)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企业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选项
答案
(1)经济订货批量=[*]=350(千克) 最佳订货次数=4900/350=14(次) (2)交货期内平均需求=240×0.1+260×0.2+280×0.4+300×0.2+320×0.1=280(千克) 含有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280+50=330(千克) 按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存货水平为330千克时应补充订货。 (3)①设保险储备为0千克,再订货点=280千克,缺货量=(300-280)×0.2+(320-280)×0.1=8(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8×14×200+0×400=22400(元) ②设保险储备为20千克,再订货点=280+20=300(千克);缺货量=(320-300)×0.1=2(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2×14×200+20×400=13600(元) ③设保险储备为40千克,再订货点=280+40=320(千克);缺货量为0千克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之和=40×400=16000(元) 因此,合理保险储备为20千克,此时相关成本最小。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太高。 (4) 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企业的再订货点=280+20=300(千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CW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级财务管理题库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计算出确切结果的项目有()
下列各项成本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某企业编制生产预算和材料采购预算如下述两张表(见表1—2、表1一3),根据企业以往经验,企业将商品存货的期末库存确定为下季度销量的30%,材料存货的期末库存确定为下期生产需要量的20%,每季度的购料款本季度支付30%,下一季度支付其余的70%,年初商品库存
已知:某公司2012年1—3月实际销售额分别为38000万元、36000万元和41000元,预计4月份销售额为40000万元。每月销售收入中有70%能于当月收现,20%于次月收现,10%于第3个月收讫,不存在坏账。假定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只需
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则,信用贷款利率通常比抵押贷款利率低。()
在下列资金成本中,须考虑所得税的因素的有()。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已知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要求:计算利率为10%,期数为10的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比较分析法分为趋势分析法、横向比较法和预算差异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最常用的比较分析法是预算差异分析法。()
随机试题
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流程之一,创意筛选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标准误越大,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
患者田X,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减得寒甚,脘膈不舒,纳少,口不渴,舌苔白润。应诊断为
质量好的药物应该是达到一定的纯度且杂质的含量越少越好。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药物疗效和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允许存在一定限度的杂质。()
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营销成本低,但服务成本较高;相反,个人投资者营销成本高,但服务成本低。( )
根据法律的规定,公民有下列哪些情况,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
小雨在计算乘法时,粗心把乘数个位上的8看成3,又把乘数十位上的3看成8,使计算结果多了1170,则这道题的被乘数是()。
(2010上项管)以下关于项目沟通原则的叙述中,______是不正确的。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点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