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 某沿海城市电力隧道内径为3.5m,全长4.9km,管顶覆土厚度大于5m,采用顶管法施工,合同工期1年,检查井兼作工作坑,采用现场制作沉井下沉的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沿着交通干道走向,距交通干道侧石边最近处仅2m左右。离隧道轴线8m左右
背景: 某沿海城市电力隧道内径为3.5m,全长4.9km,管顶覆土厚度大于5m,采用顶管法施工,合同工期1年,检查井兼作工作坑,采用现场制作沉井下沉的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沿着交通干道走向,距交通干道侧石边最近处仅2m左右。离隧道轴线8m左右
admin
2022-02-24
55
问题
背景:
某沿海城市电力隧道内径为3.5m,全长4.9km,管顶覆土厚度大于5m,采用顶管法施工,合同工期1年,检查井兼作工作坑,采用现场制作沉井下沉的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沿着交通干道走向,距交通干道侧石边最近处仅2m左右。离隧道轴线8m左右,有即将入地的高压线,该高压线离地高度最低为15m。单节混凝土管长2m、自重10t,采用20t龙门吊下管。隧道穿越一个废弃多年的污水井。
上级公司对工地的安全监督检查中,有以下记录:
1.项目部对本工程作了安全风险源分析,认为主要风险为正、负高空作业,地面交通安全和隧道内施工用电,并依此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2.项目部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施工方案,分别为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沉井下沉施工方案。
3.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生产验收制度。
问题:
该工程还有哪些安全风险源未被辨识?对此应制定哪些控制措施?
选项
答案
尚有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以及高压电线电力场。为此必须制定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防护和应急措施;必须制定防止高压电线电力场伤害人身及机械设备的措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X3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0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背景资料】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其他段为预制混凝土梁。桩身混凝土浇注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
工程技术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有( )。
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可忽略不计。
场景某施工单位中标,承担了某段公路的路面工程,决定全面采用水泥混凝土对路面进行铺设整修。考虑到有些地段的道路岩石较多、湿度较大,抗压力较弱等因素,于是施工负责人又进行了路面基层、面层、垫层等的设置工作。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
场景某城市排水站工程施工,需要进行沉井施工。于是负责人根据地形、土质、适用方式等因素,决定采用阶梯形沉井施工,在稳定的土层中,采用了排水开挖下沉的方法来进行沉井下沉,最后对沉井进行封底。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沉井主要是靠井壁的自重来克服()
场景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随路施工的有0.4MPa的DN500中压燃气,DNl000给水管道铺设在道路下,燃气管道与给水管道均为钢管,水平距离按有关规范规定设计,热力管道工程采用暗挖工艺施工,并对其施工单位的选择作了相应的规定;给水管道施工完毕后进行了沟槽
【背景资料】某跨线桥工程,主跨为三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径为30+40+30m,桥宽23m,桥下净高5.5m。经上一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详细施工方案,拟采用满堂支架方式进行主梁施工。为降低成本,项目经理部命采购部门就近买支架材料,并经过验审产品
关于打入桩施工技术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本工程水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有( )。本工程处理工艺流程中,①处设置的构筑物可能为( )。
场景某城市新建一大型自来水厂,为了生产日常生活饮用水,原水采用地下水处理,在地下水处理时发现水色偏黄,负责人见状,为了防止饮用水含有过量的铁元素,于是设置了专门的去除铁的装置,以使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给水处理工艺中,设置
随机试题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花是()。
支气管肺炎重症往往出现
A.翻身B.伸手取物C.独坐D.独走E.单脚站立1岁小儿应会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可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下列因素中,()不在4大类范围内。
如果两个投资机会,除了风险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包括报酬)都相同,人们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机会,这是风险反感所决定的。()
()的导游人员才有资格从事导游工作。
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气候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
十进制数59转换成二进制整数是
What’sthemainideaofthenewsitem?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