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 问题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

admin2016-09-14  29

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
    问题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新课教学
  ◆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里,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
    外公首先发话:“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
    问题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史。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开始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
    问题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
    学生发言(略)。
    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以上材料是必修3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中的导人部分。请回答以下问题:
请分析本课采用的是哪一种导入法,并简要评价此种导人方法。

选项

答案本课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导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导课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能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题述材料中,在教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了在广州工作的嘉妮回北京过中秋节的情境。在该情境中,有关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知识和各种文化典故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并且积极踊跃地发言,通过这样合理的创设情境导课开始了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fR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