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3-02-06  1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前些天,北京市宣武区居民张×四岁的儿子发烧,他不想在大医院排长队,抱着孩子来到家门口的社区门诊。谁知医生连听诊都不给听,就连忙说这里看不了,别耽误了。结果他又不得不跑到儿童医院排了两小时队才看上病。
    首都社区医院如此,乡镇基层情况怎样?安徽省铜陵县钟鸣镇牧村虽有卫生室,但没有专职医生。这里的负责人汤×说,他和镇中心医院同事们用业余时间无偿、轮流到村卫生室上班,其实连镇中心医院也很少有医学本科生。
    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在基层医院缺乏足够的医疗人才和技术设备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涌向大医院。难怪有关部门在医改调研中发现,80%到大医院看病的病人,按理在基层医院可以解决。
    要解决“看病难”,就应当合理分流病人。这次医改提出,在城市,由社区医院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陛病的初级诊疗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在农村,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是著名心血管专家,在德国行医时一上午看7个病人,但在上海一天要接待100多位病人。他说:“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转诊分流体系,改变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状况。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人,使他们有能力承担起‘守门人’的角色。”
    吴再举代表建议,国家要把医疗经费和资源真正向乡镇卫生所和村卫生室倾斜,配齐基本药品、器械和医务人员,让农民生病后能在家门口得到及时的、适当的治疗。而不是耽误了、误诊了,然后不得不去城里的医院看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模具厂抛光班班长杨梅说,医改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培养。只有把基层看病的平台搭好了,百姓才能放心选择到社区医院看病,从而缓解“看病难”问题。
    资料2
    很多群众反映在医疗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有病不敢去医院
    身体出现问题应该到医院去看才合理,但是,市民却对到医院看病抱着恐惧心理,导致许多疾病等到严重时才去就医。记者在广州几大医院采访时了解到,大医院很多专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疾病在早期如果得到治疗,病人的痛苦减少医疗费用也不高,但是,很多人出现不适就自己挺着不去医院看病。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担心医疗费用过高。
    医院比星级宾馆气派
    与市民有病不敢去医院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大医院的楼越来越高,病房装修越来越靓。一位医学专家告诉记者,近3年内,广州市的三甲都有大型基建项目完成或者获批,除了少数几家医院能够争取到政府拨款支持建大楼,绝大多数医院的扩建、装修等都来自于医院自己赚的钱和银行贷款,他告诉记者,“银行对医院贷款搞建设的信心很大,不像其他行业那样难以获得批准。”
    近年来,医院纷纷比拼硬件,几乎每个医院都有星级病房,便宜的一天几百元,贵则一天上千元,各种设施堪与星级宾馆相媲美。
    医生追病人要钱
    广州市几个大医院的科室主任都向记者抱怨过,现在医生不仅要负责看病,还要负责盯着病人的口袋,一旦病人没有钱了,就得想办法让病人交钱,甚至找理由赶病人出院。广州某大医院在病人欠费逃走的管理规定上明文写清:病人未交的医药费用,由主管医生负责10%,科室负责40%,并从科室奖金总数中扣除。如果哪个医生主管的病人“走数”,这个医生就成为科室的罪人,因为整个科室每个人的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一位医生觉得这种规定让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尽失:“病人生病已经很惨,而自己却开口要病人交钱,感觉自己就像是旧社会的黄世仁一样。”
  贵药才被医院爱
  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计有5 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有1万多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药品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应该下降才对,但是,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球囊是心肌梗死进行介入手术必须用到的器材,某规格的球囊报关价每个496.2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的价格达到3 600元,二级代理商卖给医院时达到7 000元,加价13倍多。而在医院,一些常用的便宜药物也不见踪影。一位专家分析说,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实行医院药品加价政策,药品越贵,医院得到的利润就越多。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一些医疗器材必须不断加大利润空间,经手操作者得到的好处才会多。
    资料3
    卫生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分析这一问题成因时说,5方面因素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突出。这些因素包括: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现有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3)中国的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4)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近八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疗销售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必须着力解决。”
     (5)政府投入不足。在中国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
    资料4
    2009年12月18日一早,家住辽宁省大东区洮昌小区的张大娘高兴地迎来了她的“保健医”,社区医生又上门服务了。张大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腿脚不利落,社区医生不仅定期来给量血压、测血糖,询问病情,指导用药,每年还会免费请大娘到中心去体检。张大娘说,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看病方便、便宜,更是大家的健康卫士。
    和张大娘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沈阳人享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一个居民步行10分钟~15分钟便能到的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2009年,沈阳着力在社区卫生服务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收支两条线”、“政府购买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机制,不仅大大减轻了居民医药费用的负担,而且解除了社区医生的后顾之忧,社区卫生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的“六位一体”的综合功能真正凸显。
    沈阳200多万农民看病也有保障了。东陵区王滨乡魏家村村民杨振芝2009年1月份生了场大病,最后医药费给报销了3.5万元。记者从沈阳市卫生局了解到,2009年沈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38.5万人,参合率达到99.3%,人均筹资标准再次提高,已达到150元;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补偿比例达到45.42%,报销封顶线4.83万元,达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沈阳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网建设。2009年,各级政府总计投入2.18亿元,建设了4个县级医院,35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备72所乡镇卫生院。还完成了基层卫生人员培训4 651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沈阳市卫生系统超前部署、周密安排,迅速启动预案和应急机制,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了各项防控工作,及时妥善处置了群体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有效地延缓了疫情蔓延速度和流行强度。完成了首批22.4万名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甲流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资料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部分贫困农村由于基础条件薄弱,医疗水平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就医难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七大代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乡村医生郑子全认为,增强农村医疗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是破解当前贫困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医疗负担过重的关键。目前部分贫困农村的医疗机构仍然不够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诊所覆盖面小,缺医少药现象仍然严重。作为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巫溪县,全县52万人口中医务人员总数仅为1 050人,30多个乡镇只有8个镇级中心医院,且多数存在设备、药品严重缺乏,医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诊疗能力十分有限。很多乡镇卫生院由于缺少设备和人才,连一个开放性骨折、阑尾炎之类的手术都做不了。一些普通乡镇卫生院条件更加简陋,通常只有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表等设备,只能为病人开点儿药、打个点滴,一些乡卫生院甚至很多年没有进一个医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有时农民为了治疗一些常见病,也需要辗转几百上千里路到县城或者邻近区县条件好的医院就诊。
    贫困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落后的现状,不仅使得农村居民生病后不能及时、方便地得到医疗救治,还影响和制约了国家近年接连出台的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举措的落实。中央和地方省市应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力度,使医疗资源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尽快改善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象,让农民能够“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镇、县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为广大农民就医提供了资金保障,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扰,不能有效惠及贫困农村。补偿机制不全、医院医疗不规范、农合基金增长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农民医疗的瓶颈。
    新型合作医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难题,但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贫困农村,更需要常见、多发的小病能得到治疗,现行新农合普遍以大病住院报销为主,容易导致参合农民受益面过低,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同时合作医疗补偿额度过低,使得部分农民感到受益有限。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大病住院报销中,30%的比例和1万元封顶的政策,不足以有效扶持有重病患者的农民家庭。
    此外,医疗价格普遍虚高以及一些定点医院治疗用药不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吞蚀了农民通过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到的医疗实惠。一些地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出现了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滥用目录外药品的现象。有的地方参合农民在乡镇和县级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时自费药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如何做大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基金,是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前提。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50元的筹资额度偏小,基金来源过窄,基金增长机制不稳定,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做大,也导致农民医疗自付成本过高。
    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增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平台。国家应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题。
    资料6
    要想使新农合惠及农民,必须突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体系怎么建?能力怎么提高?调查的基本结论是,遵循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调配城乡卫生资源,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农民方便就医、放心就医、满意就医、优质就医。
    优化组合医生资源——实现从“单位人”到“自由人”的转变
    这是一组引人深思的数字:抽样调查显示,14%的病人首诊到社区医院,86%到大医院。大医院的门诊病人,60%~70%是小病,不需要挤到大医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小医院的条件和技术远不如大医院,农村的医疗技术力量远不如城市。针对这个问题,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曾呼吁,要把医改突破口放在社区医疗。通过新医改,加强社区医疗的硬件、人才建设,有望实现病人首诊在基层,缓解到大医院的“看病难、看病贵”。
    一位基层卫生局干部认为,“应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医生多点执业,实现从“单位人”到“自由人”的转变,一方面可提高医生的收入;另一方面,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地区的患者,有望在居住地附近的医院接受大城市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让大医院带动小医院——公立医院应担当起3个基本职责
    调查显示,有不少人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理解有些狭隘,认为公立医院就是政府多投点钱、医院多让点利、让老百姓少掏点钱。钟南山院士认为,其实公立医院对医改可以作的贡献远不止于此,起码在三个领域可以有所作为:公立医院应该下大力气帮助社区医院培养人才,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水平;公立医院应该努力研究一些廉价、方便、安全的适宜技术和药物,在基层医院推广;公立医院专家应该研究挑选适合基层的常见药,不是越便宜越好,关键是疗效好、价格相对合理。
    不少专家认为,让社区医生到大医院培训,然后再回到农村为农民看病,这可能是迅速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一条捷径。政府应该借鉴“师范生免费培养模式”,把现在的社区医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放在大医院培训3年。这笔钱由政府掏,公立医院要积极支持。
    山东省枣庄市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该市规定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要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一年。该市还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319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卫生技术人员,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采取坐诊、指导、讲课、免费进修等形式,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
    资料7
    原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因一番“中国看病最不贵最不难”的言论招来了网上网下一片“骂声”。
我们不应轻易支持“徐勇们”。这不光因为“看病难看病贵”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更因为与多数人意见相左是件很危险且很可怕的事,除非你有足够的勇气承受责骂。然而,实事求是地说,贵与不贵,难与不难,都是相对的,“徐勇们”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没错。
所谓“不贵”,看你跟谁比。如果跟一些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医疗价格肯定算不上贵。之所以“看不起病”会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硬伤”,说到底既是医疗费用太高所致,也是社会福利太低,医保覆盖面窄,医保报销水平不高,个人负担比重太大所致。
    所谓“不难”,也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你一个感冒都要上三甲医院去看,割个阑尾都恨不得一定要主任主刀,或是如徐勇所言“新疆的病人非要跑到北京上海治”,弄得大城市的大医院天天人满为患,那看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上大医院看病——不难才怪。可如果大家都能如卫生部多年前设想的那样“小病进社区”,则不仅能极大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矛盾,而且还能大大降低看病成本,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贵的压力。
    但“徐勇们”为解决看病难开出的药方——给看病难下定义、定标准,却令人担心。“标准”确实可使“贵”和“难”不再似是而非,可会不会既解决不了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客观上还把老百姓抱怨的权利也剥夺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逐步解决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呢?网民在炮轰“徐勇们”的同时也在纷纷建言献策。加大政府投入,坚决把药价降下来,当然是见效最快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下决心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上,把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到一线去。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不会把小病拖成大病,更不会动不动就舍近求远去大医院。
    要造就这样的医疗格局,当然会有不少具体困难。但只要政府能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一样,既以优厚的经济待遇作激励,又在晋升提职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倾斜,基层肯定能吸引到优秀医务人员。这比单纯投钱效果要好得多。
    资料8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9年国庆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医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问题时坦言,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不能适应现在的疾病谱的变化,不能适应“预防为主”这样一个卫生方针的贯彻落实。
    陈竺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难题,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但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为了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并把这样的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中国政府下了最大的决心。
    陈竺说,我们在医改近期5项重点工作推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新农合制度建设方面,参合人数已经从2008年的8.15亿,增加到了2009年的8.33亿,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在地市级的统筹试点,以及补偿方案都在不断完善当中,而农民的个人医药费用负担也有所下降。
    陈竺说,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卫生部牵头成立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在9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最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的2009年版已经发布。有关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文件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2009版)已经发布,实际上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用药的零差率销售,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方面是硬件建设,2010年将有961个县级医院和3 000多所中心卫生院和1 000多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中央专项投资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训项目,执业医师招聘计划,以及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任务正在全面地推进当中。
    第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我们收到了很多地方对于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的申报,另外,我们正在组织制定的改善临床环境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循症医学和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治疗规范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这样一项工作不仅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而且必将对我们国家的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发挥很大的作用。
    陈竺说,当然,我们的确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首先,我们的医疗资源配置还是很不合理,就是过多地集中在大城市,过多地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我讲的是优质医疗资源。所以它不能适应现在的疾病谱的变化,不能适应“预防为主”这样一个卫生方针的贯彻落实。
    其次是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人员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第三,大型医疗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如何改变我们国家现在的所谓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挑战还是在于一些地方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传统的观念认为卫生就是一种消耗性的社会支出,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投资之一。所以,改革首先就要转变政府的观念,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我想我们是需要勇气的,领导人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但是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力军也必须有勇气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缓解和逐步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
    资料9
    2010年的初始,很多人带着感冒度过了这个元旦。这次来得迟滞却又异常猛烈的感冒,却再次暴露出了北京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人少药也缺的医疗资源配置困境。
    大医院发烧门诊人满为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了北京各大医院发烧门诊人满为患,医生高负荷工作,病人延误病情,而有些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局面。像北大医院,每天仅急诊就有150多人,而地坛医院,则出现“我们发烧门诊人不多,没出现集中看病的情况”。该医院院长表示。
     “我建议患者尽量不要全部挤到大医院就医,应向小医院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分流。”北大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在这种感冒高发季节,患者过于集中,反而使各种病毒易发生交叉感染传播,不利于患者恢复及治疗。“就目前患者的情况来看,属于重症感染的不是很多,大都为普通感冒,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完全有能力为这些病患医治好。”
    医院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在为数不少的患者眼中,大医院在医疗设备、医资配备等很多方面,都要优于小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以即使再小的感冒,患者首先考虑的都是大医院。
    社区医院药品断档
    有些率先考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市民,却在此次就医中吃了个不小的“闭门羹”,节日期间,刘先生因感冒发烧来到了家附近的椿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就在医生给开药时却被告之很多常用药缺货。“治疗感冒最基础的消炎药都没有了。”对此,刘先生表示很无奈。
    不仅仅是椿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药情况,很多退烧、降压的常规药都断货或根本不能开。其实这些情况早在北京市2 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降价销售312种常用药首日就出现了,很多医疗机构表示,因为实行零差价销售刚开始,部分社区卫生站还在调整之中,会尽快把药送到社区卫生站,而市卫生局对此的解释是,部分品种无法配送到位的原因,是一些招标厂家因利润低而弃标;另一些则是因为过去已停产,目前正在恢复生产,生产周期和药品检验过后就会很快配送到位。
    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的264种“零差价”药品也只收到了202种,该医院办公室高主任曾表示,虽然有一些医院尚有存药,但因存药不属于“零差价”范围,医院也不敢贸然以原价卖给患者。
    不管何种原因,这种全国首创的“零差价”社区药品供应销售,作为这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革的新举措,在实施时遭遇了尴尬。国务院已经出台有关办法,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并把它看做是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方向。但如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配套措施跟不上,真正靠社区医院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路还很长。从一场感冒看医改2010年初感冒高发,好像一颗问路的石子,在溅起不小水花的同时,也给现行的医改提出了新的问题与启示。在这次大规模突发感冒的应对上,我们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政府并没有一个应对普通公共卫生问题的预警机制,上到大医院,下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在面对大规模卫生问题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大医院在面对大幅增加的患者上的人手不足,社区医疗机构药品的缺货、断货,无疑都在告诉人们,在医改当前,无论是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还是在其他配套措施上,我们并没有做到位。
    三、作答要求
请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述深刻。字数在1 5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医疗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使人人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0%以上,解决好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对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党和政府历年都重视农民健康问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曾提出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但时至今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就医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常言道,“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可在城市与农村,“病”却有着不同的待遇: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有20%的医疗资源;大医院、好设备和高水平医生都集中在城市,而不少农民因当地缺医少药,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城市;城市居民有医保呵护,但游离于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农民,生老病死基本上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他们绕不开的怪圈。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不能一切都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效率目标而开展,应该从具体的管理当中超脱出来,致力于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建设。 首先,政府要强化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责任机制。政府作为代表公共利益的社会管理者,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社会保障规划并组织实施。政府在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过程中的责任主要凸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定符合贫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和分级分项政策,从政策、制度上保证和导向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获得,并在卫生资源的布局、配置、利用、管理、保障水平、资金筹集和服务模式等的选择上,坚持政策规范以及政策保证的一贯性与动态性结合,协调性和倡导性一致。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等公共产品的必要经费投入。贫困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无论选择何种体系模式,其费用及费用的筹集和管理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政府要加强农村的预防卫生保健工作。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中最得力的并非合作医疗,而是预防、母婴保健和群众运动式的自我预防保健活动,因其价廉物美,切合时宜地改造、净化了农村环境,消除了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致病因素,自我教育、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是最符合贫困农村的实际需要。现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发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水平。贫困农村的预防保健工作除了保证常规的预防任务完成以外,应加强季节性、交叉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预防和对农民预防保健意识的提升。 第三,政府要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无论是卫生人力、物力资源配置,还是居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覆盖、就医流向和游医观念都集中于城市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举步维艰,预防保健事业捉襟见肘,农村居民基本无医疗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立足于农村社区居民和家庭,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改善生活方式为中心工作,实行登门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生理、心理、社会需要。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合理、优化地配置卫生资源,引导卫生资源向农村基层社区调整,能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降低卫生服务成本,符合就地就近的服务模式和农民群众“用得上、看得起、花钱少、保健康”的医疗卫生保障需求。 综上所述,政府应加强制定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使其反映公众意愿和公共利益,体现公正、公平和安全的理念。让农民不再“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抬”,让农民不再因“看病难、看病贵”而被挡在医院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mG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