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案例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20 ×104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 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 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 m)。煤层间距分别是75 m和20 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
案例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20 ×104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 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 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 m)。煤层间距分别是75 m和20 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
admin
2022-07-18
20
问题
案例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20 ×10
4
t,1983年投产。主要可采煤层为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3 m)、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9.98 m)和7号煤层(厚度为1.5 m)。煤层间距分别是75 m和20 m,倾角为12°~40°;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南翼8号煤层曾经发生过瓦斯动力现象;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包括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
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其中17次发生在8号层煤,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发火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发火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CO,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选项
答案
火区密闭的原则是:准备先行,行动果断,密闭墙要“密、少、快、小”(封闭“四字诀”“密、少、快、小”。“密”是指密闭墙要严密,尽量减少漏风;“少”是指密闭墙的道数要少;“快”是指封闭墙的施工速度要快;“小”是指封闭范围要尽量小,实施过程要加强监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6R5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题库中级安全工程师分类
0
煤矿安全生产专业实务
中级安全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为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我国当前需要完善的制度包括()。
按照交易方式划分,同业拆借有()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由()、()、()和()四部分组成。
()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考察,减除国际重复征税主要有()等方法。
我国加快开发()大型优质动力煤炭基地,以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扩大生产规模。
关于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失业的类型按其失业的原因分类有()。
下列关于“十一五”规划中铁路面临的形势,说法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设有代码“int(*ptr)[10];”,其中的ptr是()。
A.品种保护制度B.分类管理制度C.特殊管理制度D.专线运输制度E.冷链管理制度对精神药品实行()。
()是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时,对一切生产单位都应该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关于反压护道处理软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这批题为“中国系列”的新作,展示了作者别离祖国三十年后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无限________和情怀。(2)做一个有________的人——这是人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个人幸福的保证,也是围绕幸福、走向幸福的“美好先兆”。(3)与
设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55,58,39,18,90,160,150,38,184,磁头的起始位置为100,若采用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则磁头移动()个磁道。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
Thepassagemainlyaimstoidentifythatnanotechmaydopotentialdamagetoourhealthandenvironment.Inordertounifydiff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