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2/1)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2/1)
admin
2021-01-31
63
问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6/2/1)
选项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答案
C
解析
A选项,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但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习惯法。该选项前半句说法正确。后半句说法错误。
B选项,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指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根据《立法法》第8、9条规定,犯罪和刑罚只能制定法律;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行政机关无制定法律的权限,只有制定法规、规章的权限。注意:我国的所谓“附属刑法”,即行政法规中有关犯罪的规定,不能直接作为定罪依据,而只是对刑法典及单行刑法的提示。
C选项,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亦即,当新法为轻法时有溯及力。
D选项,明确性原则指的是条文字义能够清楚的为社会公众理解,亦即,相对于社会公众的理解力而言是明确的即可。我国刑法中有很多简单罪状的立法体例,亦即选项所示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由于这种立法体例一般适用于故意杀人罪等自然犯,能为公众明确的理解,故不违反明确性原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C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系某地交通运输管理所工作人员,在巡查执法时致一辆出租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司机乙重伤,乘客丙当场死亡,出租车严重受损。甲以滥用职权罪被提起公诉。关于本案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28题)
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对甲的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甲纠集十余人对乙进行报复,其通过手机微信的群聊功能指令所有参与者“和对方打斗时,下手重一点”。在打架的过程中,现场一片混乱,乙不知道被何人拿刀捅死,现已无明确证据查清这一事实。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犯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被组织人、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李某是我国公民.跟随其父母在某太平洋岛国A国生活。2008年9月.刚满15周岁的李某进入A国公民吉姆家窃取了价值3000多元人民币的财物。根据A国的法律,凡盗窃他人财物者,将被剁去一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事实一)李某知道A国的法律规定后,心里
某国公民甲到我国旅行,因生意纠纷与我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拿起身边的烟灰缸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重伤。我国对甲享有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一原则构成我国对甲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根据?()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以“其他手段”强奸妇女?()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司机方某因拒绝缴纳道路通行费而与收费站工作人员郑某发生冲突,将郑某左臂打伤,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对方某的行为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结构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拆装仪表板有哪些注意事项?
Fanconi综合征的基本诊断条件是
A.安坤颗粒B.乌鸡白凤丸C.少腹逐瘀丸D.女金丸E.艾附暖宫丸用于阴虚血热引起的月经不调的是
按照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标准规定,职业伤害事故分为()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部转让股权时,一般需要征得()其他股东同意,且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
历史上人类创建了数以千万计的园林,()堪称代表,被推崇为三大园林体系。
某运动员经常将比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练水平低”或“裁判不公”。这种归因属于()。
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认为情绪受三种因素制约,其中不包括()。
“精诚合作,同舟共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虚怀若谷”等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