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

admin2021-11-02  24

问题 1.2019年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D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头,正挑起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大梁。D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土专家’和‘田秀才’,把科技导入田头,为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葡萄是北方水果,以往D市并不适宜种植。近年来,为支持都市农业发展,D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苗兵兵和同事们攻坚克难,将葡萄引入D市,并且推广种植了1000亩。
    D市本地农户从未种过葡萄,面临的技术难题层出不穷。苗兵兵说,种葡萄对技术要求很高,管理不精细,就很难有好收成。为此,他和同事们开培训班,在果园开现场会。葡萄种植的每个关键环节,从基地选址、大棚建造、品种选择到生长管理,从开花、修剪到产收,科技人员都要到场,全程跟踪指导。
    种植技术上的难题找农村科技特派员,种植物有了病虫害也找他们。在蔡白村,不少村民以种植冬瓜为生,当地有五六百亩的冬瓜地。然而,2018年以来,冬瓜枯萎病一直困扰着他们。
    “去年开始,我们团队接到蔡白村冬瓜染上枯萎病的求助。当地种植的冬瓜从苗期开始发病,到成熟期则有一半的冬瓜染上了枯萎病,直接给农户带来了一半以上的产值损失。”说到这,D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市香蕉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吕顺眼中满是心疼。
    为攻克这一难题,吕顺及其团队到佛山南海、广西玉林和南宁等冬瓜主要产区进行了病原采集和防控技术调研。“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开展D市冬瓜枯萎病防控技术研究,希望能早日攻克这一难题,减少农户损失。”
    在D市粮作花卉研究所的大棚内,上千盆红掌花整齐排列着,花朵满盆,令观者心生愉悦。D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市粮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王燕君介绍,红掌花市场消费量大,花期3个月左右,消费性价比较高。她和团队熟悉其种植方式后,向D市东供专业合作社推广,并帮助其在业内打响了品牌。
    “我们主要是做好种植生产这一环节,虽也曾遭遇小挫折,但好在有市粮作花卉研究所保驾护航,一路走来都很顺。”东供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仅是东供专业合作社,2017年,在王燕君及其团队的推动下,D市粮作花卉研究所在原有基础上,再接再厉,新建四个示范基地,包括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顺意花卉合作社、雅兰花卉有限公司、农星生物有限公司。几年来,王燕君及其团队协助这几个基地规范管理,解决技术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此外,王燕君及其团队探索实施项目负责制,让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引导企业进入农业相关领域,利用合作项目带动发展,建立“科技特派员+企业+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农户+示范基地”等多种合作模式,将分散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紧紧绑在了一起。
    与D市很多村居不同,大迳紧临森林公园和横岗水库,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不能发展工业,荔枝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传统的荔枝品质、产量受年份影响较大,荔枝大年丰产,却又价格便宜;荔枝小年减产,部分农户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针对这一现状,D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锞及其团队致力于研发荔枝新品种以及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让荔枝卖得上价,让荔农成本更低。
    大迳桂冠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志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们想靠荔枝致富,苦于没有技术。前几年。农科中心推广荔枝新品种,我第一批就报了名。”这个新品种叫“冰荔”,是农科中心在一棵自然变异树种上,经过20多年研发,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试种成功,并迅速在大迳社区推广应用。
    “与我们以前常种的荔枝品种相比,冰荔品质卖相都更好。”黄志强介绍,种出优良荔枝品种,大迳社区有了底气,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荔枝节,提高新品种名气。2019年,村民们种的冰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斤卖到380元。
    不仅如此,马锞还给果农带来很多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管道喷药技术,在田间铺设管道,提高喷药效率,减小劳动强度;肥水一体化技术,通过精准施肥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荔枝品质;推广环割工具等新设备,果园管理更省力。经农业主管部门评价,应用荔枝省力化栽培技术,平均每亩节约成本500元至1500元,增加收益300元至700元。
    2.中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共同支撑了农业科技的创新,但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主体未能适时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尤其在企业迫切需要的实用型技术方面,成果依然相对匮乏,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项针对农业企业的调查发现,超过70%的企业认为自身关键技术有待提高,但没有获得新技术的途径,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与企业需要的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亟待改善。
    有学者研究表示,只有当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即农业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超过2%时,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才会凸显,一国才真正步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阶段,才可保障农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协调发展。
    虽然中国近年来农业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始终稳定在0.23%左右,明显低于2%的标准,这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步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近年来虽然提升较快,但总体依然偏低,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条短。中国当前农产品加工率约为45%,二次以上深加工率约为20%,而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以上,差距很大。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条短的特点使得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难度非常大,推广一项技术需要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多个公司或机构进行协调和沟通,才有可能付诸实施。因此,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将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虽然中国农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成果应用率较低的状况依然存在。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得到应用的比例很低。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所在机构近5年成果利用率不足10%,25%的受访者所在机构这一比例为10%~20%,成果利用率超过20%的机构仅占22%。
    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均需要配套的服务体系。但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现行体制中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项目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中国的农技服务人员总体呈现素质偏低、知识老化、服务理念陈旧、观念滞后的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农村产业对技术的迫切需求。从服务水平层面来看,现有的农业生产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和养殖领域,总体农业服务供给量不足,尤其是农畜产品贮藏加工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发展需求。
    3.2019年6月4日至6日,H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赴W市,实地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曝光存在的典型问题。
    投资101万余元,服务人口约1800人。2016年,W市新宁坡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在众人的期待中开工了。
    “先修池,后埋管,但设计的主管道只有300多米。”该工程相关负责人向执法检查组坦言,新宁坡村常住人口多,但管网较短,入户率较低导致污水进水量不足,后期在使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时,发现其存在水质不稳定、设施无法消化农村污水等问题,治污效果没有达到正常预期。
    为此,新宁坡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又在新的规划下进行升级改造,投资概算869万元,将采用一体化AAO(厌氧-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
    “要想好了去做,做好了能用。”执法检查组成员表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建设前就要弄清楚的问题。此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虽然建了,但是撂了荒,建成后“晒太阳”,治理效果适得其反。
    检查组在新宁坡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现场看到,该湿地内已经变得干涸,只留下稀稀疏疏的植物群落生长在地里。湿地两侧,还存放着一些未处理完的黑青色污水。
    “这个污水处理工程之前是委托给谁来管理的?”执法检查组成员在现场问道。“是委托给村子里的一位贫困户管理,每个月工资一千多元。”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2019年4月,W市已建成31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大多委托给当地群众进行管理,但效果不尽理想。
    W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坦言,当前,W市缺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业技术力量。管理人员对出现的设备及管网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有的高标准建设造成浪费,有的建设布局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需要。不是设备越大越好,标准越高越好,一定要整体统筹、合理规划。”执法检查组成员表示。
    执法检查组建议,各市县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维管理方面,要合理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长效管理,大力推行远程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克服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W市油麻村,从2015年起,在环保部门的支持下,村子里陆续建成了6个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但如今,已有4个人工湿地面临堵塞问题。
    执法检查组了解到,油麻村前期在建设人工湿地时,因管道连接到户不完整导致不少农户污水未排入人工湿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建设小型人工湿地,各家各户可单独将污水排入小型人工湿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可用于浇灌农田。
    但小型人工湿地使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被委托运维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负责日常对人工湿地巡查和维修工作,但确实存在着管理巡查不到位的情况,一些排污管网受损后并未及时修复。
    执法检查组认为,被委托管理方可以采取定时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巡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排水沟经常堵住,污水流得到处都是,又臭又脏,我们也组织过村民拿竹竿去疏通,但是没起作用。”油麻村委会党支部马书记向执法检查组反映道,“虽然管网堵塞很久了,但我们不知道要找谁去反映,也没有人跟我们联系。”
    马书记说。油麻村的排污管网刚建好时,村里有时还与施工方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系,但在不久后,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区域的运维工作已不由他们负责,自此,油麻村的排污管网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村里已是“申诉无门”。
    针对马书记提出的质疑,W市生态环境局戴局长回应称,目前,W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多存在建、管、用三方分离的状态,这也是设施投入使用后,后期运维出现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所在。
    “目前是采用委托第三方施工单位进行维护的方式进行管理。”戴局长坦言,出现上述情形,与建设方没有同委托管理的第三方公司建立长效协同机制、群众保护意识不强有着密切关系。他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仍需建设方、管理方、使用方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4.车行L市,满眼皆是绿。十多天来,L市农业部门组成的调研小组走田头、察民意,足迹遍及L市的山山水水,蒸蒸日上的发展氛围和乡亲们怡然自乐的笑脸告诉我们: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L市自古出好茶。当地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并称“五朵金花”。“尽管‘五朵金花’成名已久,可长期粗放发展,好茶没长成大产业。”L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坦言。不独茶叶,霍山石斛、金寨灵芝……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特产?可都没有成为农民增收的凭仗。
    L市人开始对症下药:低端产业减下来,高效农业多起来。
    高效,提高品质是前提。L市一把尺子量产业,坚决对高污染项目说“不”,提出了“钢筋水泥不上山,农药化肥不下地”的绿色发展理念,淘汰产能落后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先后关停并转60多家污染企业,拒绝高能耗及高污染项目。与此同时,一场“双替代”(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在全市开展。
    走进霍山黄芽核心产区的太阳乡标准化茶园,一排排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板逶迤开去,颇为壮观。“一户出问题,影响的是整条山沟,谁还敢乱打药?!现在,绿色种植成了茶农的自觉行动。”金竹坪村茶农贺祥如感叹。
    一个“绿”字。让茶产业品牌一下子坚挺起来:六安瓜片品牌价值达219亿元;霍山黄芽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确定为中国和欧盟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十天连晴苗烤焦,一天下雨地汪汤。”说起过去,金安区跃进村农民老康连连叹气。在L市,包括金安区在内的7个县区地处江淮分水岭,黄泥土、丘岗田,遇晴则旱,遇雨则涝,亩产也就几百斤粮。由此,一些地方陷入“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怪圈。
    现在L市人开始换角度看问题:光照好,雨水足,土壤微量元素丰富,种粮不行,为何不因地制宜种果树?三年前,L市开始了打造“江淮果岭”的战略转移。
    一听说不种粮食种桃树,起初,许多农民头摇得像拨浪鼓:“以前没种过,技术谁管”“投入那么大,赔了咋办”“路都不通,怎么往外运”……
    政府投入真金白银帮扶建起3万亩设施果园,滴灌带、遮阳棚、防虫板等一应俱全:桃子种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为解决储藏难,政府补贴建起冷库中心;市里专家一拨一拨进村入户……
    如今,老康的桃园发展到400多亩,他道出种桃“秘笈”:“市里派来的专家指导咱给桃树‘打点滴’,一招鲜吃遍天,咱的桃子不但口感好,还比别人提前上市半个月……”
    今天的“江淮果岭”,长出脆桃、梨子、猕猴桃等一批水果新产业,分水岭变成农民的“分红岭”。
    太阳乡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为帮农民解决茶的销路问题,抱儿钟秀公司联合24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成立产业联合体。“只要是联合体的社员,我们在市场价基础上,每斤多给2块钱。”公司董事长说。一条产业链分工明确,公司搞加工、连市场,合作社组织生产、技术服务,农民只管安心种好茶。
    好产品也要勤吆喝。金安区政府搭台,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桃花节、“金安脆桃”展评大赛。游客们看花、品果、泡桃花浴,田园山场变成了“田园市场”。金安脆桃一步步赢得了口碑。从偏远山区走向26个省份,精品桃远销到了俄罗斯。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L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40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达1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173家。各类新型主体连市场、带农户,让农民不仅是农产品生产者,更成为现代产业参与者、受益者。
    在三元镇沣桥村,新风爱心超市一早就开了门。超市管理员小陈拿出商品发放表:李运友用90分换了肥皂、牙膏;刘贤文用100分换了食用油、洗衣粉……
    沣桥村党总支书记表示,新风爱心超市的出发点,正是通过奖励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示范户等,来推动好乡风。在三元镇,就连续出现了多位“全国道德模范”。在L市农村,类似的新风爱心超市、振风超市已有200余家,成为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
    大讲堂、戏台子、小广场、篮球场……金安区翁墩乡杨公村的农民文化乐园建成后,成了村民们的快乐家园。“说村民精神面貌变化翻天覆地,这不夸张。”驻村工作队队长说,杨公村是个农业大村,有3000多名村民,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曾是典型的贫困村。以前村民晚饭后没事干,就是打牌甚至赌博。如今有了文化乐园,村民们都被吸引到这里来了,看看书、上上网,邻里矛盾少了,干群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5.2019年10月30日,S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新品系的选育工作。2018年,该中心李殿荣研究员团队从富含亚麻酸的油菜后代中获得了1份仅-亚麻酸含量高达21%的新品系,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并育成了一批α-亚麻酸含量大于15%的新品系。S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在油菜新品系选育上的突破,是近年来S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S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承担着国家和S省以油菜为主的农作物的技术攻关及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和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中心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着力促进产学研相融合,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该中心主任穆建新介绍,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油菜产业的发展。
    6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刊发了S省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姜教授研究团队与S省工业大学等9家国内外单位合作的研究论文《反刍动物角发生发育和鹿茸快速再生的遗传基础》。“有关反刍动物角进化起源的研究是人们认识这些动物的起源、演化及进一步科学改良、利用的关键。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为通过基因编辑手段生产无角牛羊提供关键靶基因,为癌症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姜教授介绍。
    这是农业科研领域又一项原创性突破。近年来,S省瞄准国家战略和本省需求,突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连续支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奶山羊上规模促转型、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等农业科技工程,不断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我们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谋发展,结合实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订了农村中心《激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将团队成员创新成果、学术论文和成果转化效益与绩效考核奖励挂钩,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S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主任、省猕猴桃专家雷玉山介绍。
    由于历史原因,S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被确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开发创收能力有限,一度连工资都发不上。“在此困境下,我们认识到必须将科技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把技术转化为商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这篇大文章。”雷玉山说。
    2009年,S省发起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佰瑞猕猴桃研究院,从100万元起步开始了整整10年的创新创业。10年来,团队破解了猕猴桃产业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化解了一个个创新创业风险。如今,佰瑞研究院已经成为全国猕猴桃产业技术的领头羊。截至2018年年底,企业总资产近3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研发转化了猕猴桃商品花粉、良种苗木、有机鲜果和新型农资4类高新技术产品,并依托创新成果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种子是农业产业的“芯片”。抓紧良种选育,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问题。为此,S古科技厅组织实施S省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带动S省科研单位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继承和发扬S省小麦、油菜和玉米育种传统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全程机械化新品种。
    2019年以来,S省各地积极推行“平台+数据+标准”管服模式,把推行过程作为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服务水平、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重要手段。此外,S省开放、共享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使各类资源实现了共享互融,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某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邀请S省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并讲话,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为领导拟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
    (3)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关于S省农业科技创新经验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此次交流会。近年来,我省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在农业科研领域不断取得原创性突破,推动了本省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发展水平得以提升。现将有关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促进产学研融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我省农作物育种及相关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着力促进产学研融合,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瞄准国家战略和本省需求,突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连续支持农业科技工程,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成果转化。 我省深化内部改革谋发展,结合实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订相关办法,将团队成员创新成果、学术论文和成果转化效益与绩效考核奖励挂钩,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我们通过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破解技术难题,研发转化高新技术产品,开展产业技术服务,将科技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把技术转化为商品。 三、抓紧良种选育。保障粮食安全。 我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带动省科研单位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继承和发扬我省传统农业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培育和推广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全程机械化新品种。 四、推行管服模式,实现共享互融。 我省各地积极推行“平台+数据+标准”管服模式,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服务水平,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开放、共享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实现各类资源共享互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新时代,科技是助推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科技融入农业,助力我国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上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希望大家不吝指点,谢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D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