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进一步实施“民意主导警务”战略,优化执法服务,某县公安局打算开展一次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真实了解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查找公安机关执法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调查活动,下列不必作为调
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进一步实施“民意主导警务”战略,优化执法服务,某县公安局打算开展一次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真实了解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查找公安机关执法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调查活动,下列不必作为调
admin
2022-02-28
44
问题
根据以下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进一步实施“民意主导警务”战略,优化执法服务,某县公安局打算开展一次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真实了解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查找公安机关执法服务中存在的不足,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调查活动,下列不必作为调查内容的是( )(单选)。
选项
A、公安管理体制
B、公安队伍形象
C、警民关系
D、服务群众的满意度
答案
A
解析
公安管理体制是公安机关内部的内容,不应作为对外调查的内容。故本题选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LH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安专业知识题库公安招警分类
0
公安专业知识
公安招警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在所知道的矿石中,金刚石是最硬的,其次是刚玉,一种矿石只能被与它同样硬或者更硬的矿石划出痕迹,现有一种矿石被刚玉划出痕迹。那么结论错误的是()。
长期以来,官员不作为问题一直是政府效能提升的短板,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虽然,中国民间常有一句谚语,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是实际上,与民间的期待不同,官员不作为仍然普遍发生。一般来说,官员不作为可以分解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与法
某公民死亡,其子女开始继承其遗产,引起该继承关系产生的某公民意外死亡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称为()。
墨子尖锐地指出:“儒者日,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这就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然后,他进而推断,一个学派集中于“言亲疏尊卑之异”,就不会用心地去区分贤与非贤之异,那么,它就难免沦为“厚所至私,轻所至重”的“大好”行为。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
圣婴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形态,每四年发生一次,每次发生大约会维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并影响全世界的气候。据统计,在20世纪总共发生了23次。1998年发生的圣婴现象规模甚大,当时给美国造成了洪水、农作物歉收等灾害,损失大约15亿美元。可是因为气候形态的改变
美国的一个动物保护组织试图改变蝙蝠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存在的恐怖形象。这个组织认为,蝙蝠之所以让人觉得可怕和遭到捕杀,仅仅是因为这些羞怯的动物在夜间表现得特别活跃。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对上述动物保护组织的观点构成最严重的质疑?()
尽管对于备办酒宴机构的卫生检查程序要比普通餐厅严格得多,但在上报到市卫生主管部门的食品中毒事件中,来自酒宴服务的食品中毒案件还是比来自普通餐厅多。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够解释上述矛盾现象的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政协会议上,他指摘社会弊病,侃谈历史发展,言辞_________,没有隐晦,更没有哗众取宠。②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_________地方保护注意的不良影响。
对行贿者“宽宏大量”的深层原因存在于社会文化意识之中。人们容易认为与那些高高在上的贪官相比行贿者往往处在被动甚至被迫的情境中,被涂抹上了“弱者”的色彩。在一个权利缺乏制度保障的社会里,甚至将行贿理解为一种礼尚往来的社会风尚,对行贿者的宽容形态也就逐渐形成。
随机试题
自2016年初以来,A公司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2016年7月1日,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了A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在该破产案件中,存在下述情况:(1)A公司应付甲公司货款200万元,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为2016年
试述甾体避孕药的作用机制及禁忌证。
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有: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中,关于劳务报酬计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述合同成立的几种情况。
舒雅17周岁,是某网络直播平台的一名主播,以其直播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其申报缴纳营业税的地点是()。
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数学家的是()。
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