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请简要陈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体例的结构变化。
请简要陈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体例的结构变化。
admin
2022-03-30
43
问题
请简要陈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体例的结构变化。
选项
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活动频繁,在法典编纂上受到律学的影响,技术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在立法体例上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北齐律》十二篇为代表的封建制法典的蓝本。这一时期立法体例变迁的内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法典的体例结构上,形成了总则在前、分则在后的模式。中国传统法典以《法经》为源头,其中具有总则性质的《具律》位于最后一篇,秦律继承了这一模式。萧何制定《九章律》是在《法经》后加了“户律”、“兴律”和“厩律”三篇,使具有总则性质的《具律》既不在前也不在后。曹魏《新律》纠正了这一体例上的问题,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篇首;西晋《泰始律》又在《刑名》之外加《法例》一篇,《北齐律》最终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这是一篇总则性规定,置于律首。 其二,在法典内容的逻辑关系上,经过调整,日趋严谨合理。萧何《九章律》规定比较简单,到东汉之后早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所以《九章律》被批评为“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曹魏《新律》先是将其充实为十八篇,西晋《泰始律》又将其扩充为二十篇,这一篇目为北魏所沿袭。到《北齐律》的制定,又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为立法精神,将法典篇目最终确定为十二篇,使法典篇目在全面规范社会生活的功能、内容的简要性和篇目的合理性等方面得到综合平衡。 其三,法典中法律概念及术语的解释和使用更加规范化:一方面用比较精练的语言对一些易混淆的罪名进行了区分,另一方面对一些法律术语进行了解释。西晋《泰始律》的制定大量地吸收了律学家的注律成果,并将张斐、杜预的《注律表》内容附于律文发布,使法律规范能够统一适用,也开创了律疏并行的体例,为唐代《永徽律疏》所吸收借鉴。 其四,法典的条文由繁杂转向简要发展。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QbD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综合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督察制度是为了完善公安机关自我约束机制而依法建立的一种公安执法外部监督制度。()
禁止与取缔,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对于某些犯罪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宣布禁止,予以取缔,并对违禁者予以法律制裁。()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下列不属于公务员交流的是:
甲被控故意杀人罪,下列关于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人们把()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据学术主流的是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诗人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还认定“他的悲剧也就是楚国和楚国人民的悲剧”。显然,这一时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被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原因。(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
因怨恨不满而诽谤朝政的罪名,在汉朝被称作()
请简要分析“不孝”罪在夏商法律制度中出现的意义。
随机试题
A.伸膝障碍B.踝背伸、外翻功能障碍C.踝跖屈、内翻功能障碍D.伸踝障碍E.足趾跖屈障碍胫神经损伤
水蛭与虻虫均具有的功效是
注意衰退包括()等表现。
接力跑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完成交接棒时身体在接力区外,棒在里,可以判运动员犯规。()
2017年二季度与三季度相比较,三季度销售额约增长了:
A、 B、 C、 D、 B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
A.briefB.entriesC.intoA.beclassified【T1】______fourtypesB.【T2】______formofweblogC.【T3】______onablogare
A.Idon’tknowwhichoneisthebestforhim.B.I’lltakeone.C.yoursonwillenjoyplayingwithit.A:Goodmorning,sir.W
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书,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不管他是多么忙,他总不至于忙得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一天当中如果抽出一小时来读书,一年就有365小时,十年就有3650小时,积少成多,无论什么研究都会有惊人的成绩。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也最容易丢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