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岩石滑坡代表性剖面如图14.1.2所示,由于暴雨使其后缘垂直张裂缝瞬间充满水,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s=1.0),经测算滑面长度L=50m,张裂缝深度Z=12m,每延米滑体自重为15500kN/m,滑面倾角为28°,滑面岩体内摩擦角φ=2
某岩石滑坡代表性剖面如图14.1.2所示,由于暴雨使其后缘垂直张裂缝瞬间充满水,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s=1.0),经测算滑面长度L=50m,张裂缝深度Z=12m,每延米滑体自重为15500kN/m,滑面倾角为28°,滑面岩体内摩擦角φ=2
admin
2019-08-27
57
问题
某岩石滑坡代表性剖面如图14.1.2所示,由于暴雨使其后缘垂直张裂缝瞬间充满水,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
s
=1.0),经测算滑面长度L=50m,张裂缝深度Z=12m,每延米滑体自重为15500kN/m,滑面倾角为28°,滑面岩体内摩擦角φ=25°。取γ
w
=10kN/m
3
。滑动面充满水。试问:滑面岩体的黏聚力c(kPa)最接近下列( )项。
选项
A、56
B、60
C、66
D、70
答案
C
解析
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附录A.0.2条:
v=1/2γ
w
Z
w
2
=
×10×12
2
=720kN/m
H=Z+Ltan28°=12+50tan28°=38.59m
u=1/2γ
w
Z
w
(H-Z)cscβ
=
×10×12×(38.59-12)csc28°
=3398.29kN/m
解之得:c=65.5kP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UM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案例(下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案例(下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2012专业案例真题上午卷]某单回路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10mm,某直线塔的最大设计档距为800m。使用的绝缘子串(I串)长度为5m,地线串长度为0.5m。(假定直线塔有相同的导地线布置)[提示:k=P/(8T)]若导线为水平排列,并
每串绝缘子的片数在满足操作过电压要求的同时,还应符合工频电压的爬电距离要求,防污设计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和污秽标准分级及爬距要求。《线路设计规程》(DL/T5092—1999)附录B,计算公式为:式中m—每串绝缘子的片数;Um—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
[2013专业案例真题下午卷]某企业电网先期装有4台发电机(2×30MW+2×42MW),后期扩建两台300MW机组,通过2回35kV线路与主网相连,主设备参数如表所示,该企业电网的电气主接线如图所示。若正常运行方式下110kV的短路电流为29.8k
如下图所示的几种接线均可称为母联兼旁路接线,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如题7图所示,操作最简便的接线是下列哪个选项(不包括二次设备操作)?
[2014专业案例真题下午卷]布置在海拔1500m地区的某电厂330kV升压站,采用双母线接线,其主变进线断面如图所示。已知升压站内采用标称放电电流10kA,操作冲击残压峰值为618kV、雷电冲击残压峰值为727kV的避雷器做绝缘配合,其海拔空气修正系数为
[2014专业案例真题上午卷]某电力工程中220kV配电装置有3回架空出线,其中两回同塔架设。采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针作为雷电过电压保护,其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为850kV。土壤电阻率为50Ω.m。为放直击雷装设了独立避雷针,避雷针的工频冲击接地电阻为1
在电力工程设计中,下列计算短路电流目的中哪些是正确的?
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如果无资料,钢芯铝绞线可采用的数值哪些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超声采用的人体软组织声速是
A.可复性疝B.Littre疝C.Richter疝D.绞窄性疝E.滑疝右腹股沟疝数年,近几月不能还纳,行手术治疗时发现膀胱随疝囊脱出,诊断为
以下哪项不属于血液的功能
应减少摄影管电压值的病理因素有
文化因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十分明显,广义的文化是指
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抽取试件作()检验。Ⅰ.屈服强度;Ⅱ.抗拉强度;Ⅲ.伸长率;Ⅳ.重量偏差
等离子弧焊属于()。
下列选项是商业银行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管理层风险重点考察企业管理者的内容是()。
2011年4月,某市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2010年度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甲公司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税务机关责令甲公司于2011年4月16日~4月26日限期补税,但甲公司在4月26日期限届满后,仍拒绝补税。
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因此而生。学繁体字、穿唐装、开国学班……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