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松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

admin2011-09-03  55

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松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选项

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关于智力技能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揭示课题、呈现例题、讲解学习新课题的价值及交待学习的程序,就是为学习的内容定向。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指对实物进行操作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指运用实物的模像、图片、模型、示意图等进行操作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的变形,并保留了物质活动的某些特点。 该阶段是借助于实物或实物的模型、图片等进行学习的阶段。学习者以具体的、可见的实物或实物图片等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即把完成该活动的脑中的压缩活动展开,把内部操作外显出来,成为“扩展的可见的思路”,供学生学习。如学生学习加法时,教师用小棒演示加法的运算过程,把其活动的过程详尽展示出来,学生以小棒的操作来进行加法计算就属这个阶段。 (3)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该阶段是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这是从外部物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第一阶段,即智力活动摆脱了实物,以出声言语充当内部操作的支持物。在这个阶段,操作是以外部言语为支持物。这个阶段有可能与物质及物质化阶段融合在一起,不单独成为一个阶段,但有声言语活动必须完成。 (4)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同前一阶段不同之点在于活动的完成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即喉头、嘴唇在动,只是未出声。这时是以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话动。但该阶段的外部形式及其实质内容与儿童的出声言语无任何区别。 (5) 内部言语阶段 这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该阶段智力活动简约化、自动化、熟练化,似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而进行智力活动,自己常常觉察不到其进程。例如在这个阶段,儿童口算加法时常常觉察到的只是运算的结果。 因此,王老师的教法不符合学生智力技能发展的规律,是不科学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y3i777K
0

最新回复(0)